第七百二十九章 共禹论功不较多!

    第七百二十九章 共禹论功不较多! (第2/3页)

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把大运河的开通和大禹治水的功绩并列,现在看来,并没有夸张之处!”

    对于历史的评价和解读是多元的,甚至还有人认为大运河不应该修建,隋朝是因为大运河而灭亡,还给几百万劳工造成深重的灾难。

    这是认知的高度不同造成的。

    站在国家和民族的角度上,京杭大运河太重要了。

    “是啊,后世,大运河不断淤积,到了清代,只有十之二三的河段还能通航,与之相对的,是政治僵化,文化守旧,经济丧失活力!”

    “华夏古代的发展都是围绕着水来进行的!大运河不通,资源无法有效流动,则黄河流域过度开垦,则水灾,则歉收,则百姓流离失所,则政局不稳,则进一步严刑峻法、钳制思想以镇压!最终矛盾无法遏制,改朝换代!每换一次,新的王朝都会吸收前朝控制的手段,并加以创新!以至于最终出现明清这种高度集权却无比僵化的社会!所有的活力丧失!这就是古代华夏政治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

    “如同一个人生老病死,从成长,到盛壮,慢慢走向暮年,再也没有活力了,也就要离开这个世界。”

    “很多人讲气数,什么是气数?气是推动一个人生老病死的力量,要通过经络来运行,用西方科学的话就是体液循环!而一个国家和民族,要靠地理环境来承载‘气数’!就华夏来说,也就是这些山川大河!龙脉通,则国运兴!”唐老滔滔不绝,眼中带着凌厉的光。

    关于这些东西,他研究了一辈子!

    自然有一番高论!

    梁江涛听得热血沸腾,继续问道:“这么说来,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地理环境对其能否崛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然可以这么说!很多人会说,国际竞争背后最本质的东西是文化竞争!西方之所以崛起,是因为有古希腊、古罗马灿文明的积淀,又有宗教改革、启蒙思想的推动,华夏之所以崛起,是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厚重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