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各怀鬼胎

    第271章 各怀鬼胎 (第2/3页)

到他要值守麒麟门,立马就拒绝道:

    “武定侯劳苦功高,又过花甲之年六载矣,若是让武定侯您值守麒麟门,朕心不安。”

    朱允炆倒不是真的关心郭英,他完全是怕郭英晚上把麒麟门的城门给打开了。

    郭英似乎也猜到了朱允炆的反应,因此在他开口之后,郭英倒是没有太大反应,只是作揖退回了武官位置上。

    瞧着郭英消停,朱允炆松了一口气,同时也开口道:

    “虽说已有议和之底,但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城中征募乡勇要继续,直到凑足十万乡勇,足够驻守内城方可!”

    “陛下圣明……”

    推金山倒玉柱的附和声传来,朱允炆倒是松了一口气,袖子一甩便退朝,回内廷休息去了。

    殿上,群臣虽然也质疑渤海军为什么会答应的那么爽快,可一想眼下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时间,反正不管渤海军准备怎么办,他们都得抓紧一切可以抓紧的时间,努力将城防加固。

    一时间,整个京城人心浮动,在京军民不论家中是否有男丁参军者,皆被抓出男丁充为乡勇。

    整个京城物价飞涨,斤米百文的物价随处可见。

    面对这种恶意哄抬物价的举动,放在洪武年间绝对是抓住即打杀的例子,然而在这朱允炆的治下,这群洪武年间地位低下的商贾就像依靠泰山,饶是五城兵马司前来斥责多次,却依旧能看到这牌子牢牢插在米堆上。

    与此同时,经历了一昼夜的赶路,崔均所率舰队总算抵达了万寿镇南的渡口。

    从包港到万寿镇南渡口这百余里的路程,逆流而上的情况下,他们足足花费了十个时辰,从昨日入夜到今日黄昏才抵达渡口。

    由于朱高煦有吩咐,因此渡口方向一直有兵马留守观察。

    当崔均他们抵达此处时,朱高煦第一时间便得到了消息,骑着黄骠马便往这边疾驰而来。

    “崔均!”

    朱高煦难以掩饰心中高兴,直接表现在了脸上,不过不管是谁,面对如此功业恐怕都很难展现出原本该有的养气功夫。

    “殿下,事情成了,末将前番已经与杨都督在上游所放沙船的兵卒碰面,京城被彻底合围!”

    事到如今,崔均也就不用再掩饰杨展的姓名了,毕竟杨俅全家老小都在崇明,朝廷完全控制不到他们一家人。

    何况即便他们想对杨俅一家下手,也得想想怎么走出京城。

    “前番我看扬州有兵马调动情况,我就知道事情多半是成了。”

    朱高煦翻身下马,激动的拥抱了一下崔均,那力气之大,差点没把崔均夹死在他怀里,令人窒息……

    “咳咳!”崔均几声猛烈咳嗽,朱高煦才松开手,然后指着扬州道:

    “这些地方有固定豢养信鸽的地方,来到江南,我们吃亏就吃亏在这种事情上,消息传递要比他们慢些。”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碍事,伱的船队可以带多少人前往南边?”

    朱高煦目光灼热,崔均闻言也开口道:“若是只是去江南岸的镇江,利用南边的大块沙州,差不多两个时辰可以运一批人,一批人能运两千人马。”

    “原本可以运更多,但是为了能让杨都督他们提早抵达江宁,因此他们的许多舰炮和攻城炮都放到了我们船上。”

    崔均无奈开口,朱高煦听后立马开口道:“保留十艘船充作战船,其余船只先把攻城炮卸下来,率先保证把马步兵先运去南边。”

    “我要在最快的速度下,把大军运至江南!”

    “末将领命!”跟随而来的陈昶与站在朱高煦面前的崔均先后作揖开口。

    不多时,营盘之中开始出现大队马步兵牵马来到南边渡口,他们将乘坐战船前往镇江西侧登陆江南,加大对京城的包围力度。

    以战船的速度,只需要大概三天时间就能将这三万余人马尽数运抵江南。

    不过,这么做也有很大的缺点。

    渤海兵马越少,就越容易被俞通渊的万余骑兵所袭击。

    只是对此,朱高煦浑然不放在眼里,对于他来说,若不是胜券在握,觉得没有必要折损这群自己未来的“兵马”,他早就一口气把扬州和俞通渊给端了。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继续追求歼灭,那就是在歼灭“自己”的有生力量了。

    想到这里,朱高煦开始坐镇渡口,看着一支支人马来此等待上船,渡江向南而去。

    朱高煦给他们的军令只有一条,不惜一切代价,跑完从镇江西到京城麒麟门的八十余里路。

    比较孟章昨日的高强度行军来说,这样的行军对于渤海的马步骑兵属于正常行军速度,没有人为此提出意见。

    一时间,江北万寿镇的三万余渤海兵马,开始以朱高煦个人的意志和计划渡江,不断加重对京城的筹码。

    这样的一幕,自然没有被时刻关注渤海营盘的俞通渊和盛庸所放过。

    趁着朱高煦大军渡江,俞通渊也挪动营盘前往了扬州城运河东岸,自己带着平安前往了扬州城。

    只是此刻的他们,早已没有了前几日冲击渤海军营盘时的意气风发,每个人的脸上都毫无血色。

    “京城被围,水师投敌,这仗还怎么打?”

    围在沙盘前,盛庸、俞通渊、平安及十数名指挥使久久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这棋…被他走死了……”

    干哑的声音响起,饶是俞通渊这样的老将,也不免被朱高煦的打法所震惊。

    海陆协同,两栖作战的打法不是没有人打过,远的两汉魏晋且不提,单说几十年前红巾军北伐时,东路北伐军主帅毛贵,就是乘船从连云港出发,然后渡海攻占了山东地区,后来更是以山东为基地打到了北平附近。

    可是,毛贵那渡海的距离才多少?而且毛贵的渡海还是人马皆渡海,朱高煦则是直接把水师当做运输火器的牲口,自己带人猪突猛进,半个月不到的时间从山东诸城跑到扬州饮马长江。

    同样的打法,北方打南方时也常用,可问题人家都是从淮河口出兵,朱高煦是直接从山东出兵,这距离就拉长了大半,更别提北方往往会败在长江口的水文上。

    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