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养倭为犬

    第402章 养倭为犬 (第2/3页)

哥帖木儿不说话,冷哼一声。

    陈昶也并不指望他能说出什么有文化的话来,毕竟就他行军打仗的本事来看,他顶不过就是一个草寇的水平罢了。

    “押下去,拿下海阳城后连同他的妻儿老小一起送往京城,交给朝廷处置。”

    “是!”

    伴随着陈昶结束话题,猛哥帖木儿如斗败的公鸡般被押走,而正面战场的两千建州男丁也在经过三轮排枪的洗礼后,只剩下了蹲下投降的数百人,以及躺在地上不断哀嚎的千余人。

    明军将他们俘虏,能医治的就医治,不能医治的就将他们的尸体摆到了海阳城下。

    翌日清晨,明军发起进攻,仅有不到三百男丁和六七千老弱的海阳城根本无法抵挡,城破战败……

    “就这么被生擒了?”

    六月初,拿着手中的奏疏,朱高煦颇有一种一拳打到棉花上的感觉。

    他手中的奏疏,正是关于陈昶出兵与猛哥帖木儿作战的结果,以及招抚南边双城、合兰、和州等地细节的奏疏。

    陈昶一如既往的将奏疏写的十分详细,其中关于猛哥帖木儿率领两千余人如何作战,更是写到了细节处。

    除了猛哥帖木儿,弗达哈和阿哈出都十分配合,南边的和州和双城朝鲜军也早早将军队和移民撤走。

    末了,陈昶除了附上四座城池的人口、耕地情况,还详细写到了他对朝鲜军队战力的怀疑。

    曾经的朝鲜在十几年前,也是能拉出两万骑兵,数万步兵的东方强国。

    那时候别说猛哥帖木儿这种草寇,便是驻扎在辽东的马云、叶旺等辽东明军将领都需要担心朝鲜是否会奇袭辽东。

    而今看来,朝鲜军队在十几年的长治久安中,战力已经急速下降,被其引以为傲的边军,居然连明军草草装备的建州卫都打不过。

    好在它足够贫穷,加上大明人口确实不能随便浪费,不然朱高煦还真有吞并朝鲜的想法。

    朝鲜的人口最少有三百万,不过由于整个国家山多平原少,又缺乏足够的金属矿脉,因此整个国家不管是农业资源还是商业资源都十分贫瘠。

    仅永乐九年间,其国内就多次爆发地方性的钱荒,以及地方性的粮荒,前往山东购粮的商船也随着大明对日市舶司的开放而逐渐变少。

    一个没有贵重金属产出来作为主要货币,还需要不断进口资源的国家,朱高煦要是吞并了它,那才真的需要做好扶贫三百万人口的打算。

    而且扶贫也就算了,以朝鲜的体量,不迁徙个百万人口,根本没办法在短期内同化它。

    但如果朱高煦真的能随意迁徙百万人口,那他还不如把这人口投入到安南、云南和三宣十慰中去。

    朱高煦给朝鲜的定位很清晰,那就是做大明的忠犬,为大明看好门户。

    当下的大明北方的钱荒问题虽然得到缓解,但本质上依旧缺少货币。

    大明的钱荒问题,在历史上一直到了嘉靖年间才得到缓解,而原因就是海外白银流入。

    如今的朱高煦确实想要开采海外白银黄金,可大明朝的精力注定有限。

    因此,他才会将小西洋划为民营贸易区。

    不仅如此,他还准备将昆仑洲他所熟悉的几大矿区给绘制成矿图,借助下西洋的举动,把昆仑洲有金银矿的事情告诉各国。

    靠近大明的吕宋、西南、澳洲等矿区,大明可以一步步的布局,但昆仑洲和美洲着实遥远。

    因此不管是昆仑洲还是美洲,都可以扶持当地势力来开采黄金白银,做大大明朝的经济蛋糕。

    传统儒家文化圈的国家,通常都会审时度势。

    想要迁徙人口去昆仑洲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利用当地人口去挖掘金银铜矿,然而用可再生资源的手工商品与他们交换。

    这一手段,就连后世的西方各国都受不了,只能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挖掘冶炼的真金白银流入中原,最后只能弄出一个鸦片来填补贸易逆差。

    如果不是清朝防内大于防外的心理,不敢动员全国力量去对抗英法,那中国也不会从贸易顺差国变成贸易逆差国。

    如今大明拳头大,那就应该抢占世界经济市场和人口,同时扶持昆仑洲和美洲本土势力来钳制欧洲。

    朱高煦并不认为自己能统一全球,在他有生之年,他能吃下西南、东北、南洋地区,外加上西域,他就已经十分满足了。

    如果后世子孙能在这一版图上,借助日后可能研发出的火车,将版图扩大为实控三宣十慰,漠北、澳洲、河中地区,那就更为不错了。

    至于朝鲜,如果不是西方入侵,它们将会在数百年的文化同化中,渐渐倾向并融入中原王朝。

    对朝鲜和日本,朱高煦准备用文化来同化他们,对南方和西方就得文武并用。

    这次的下西洋舰队航行返回后,一旦朝鲜得知昆仑洲本土势力孱弱,并且还有大量的金矿后,朱高煦可不觉得他们会好声好气的去雇佣当地人开采金银矿。

    朝鲜与日本,本质上都是一个表面礼貌,内里肮脏的禽兽之国。

    让他们在海外搞风搞雨,大明借助贸易来坐收渔翁之利,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当然,这个办法得建立在大明自身武力强大的局面下,不然很容易被噬主。

    不过培养两条恶犬来时刻警醒自己,也不失为一个好事。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抬头看向了身旁伺候自己的亦失哈:“将东海府归入辽东府管辖。”

    “另外看看今年天下有多少罪犯,只要确认不是冤案,尽数发配东海府。”

    “大约……”亦失哈想了想,随后走到了书架上,将刑部交上来的文册翻看后才回禀道:“九千余人。”

    “尽数迁徙。”朱高煦不假思索的吩咐,随后便低头处理起了奏疏。

    自从上次朱棣想要北征的消息被婉拒,了解了燧发枪原理的他也不提什么北征了,只是让朱高煦在弄出制式的燧发枪后交给他看看。

    除此之外,朱棣每日在西角门也会处理百五十份奏疏,剩余能分到朱高煦手中的,大约是平均百四十份左右。

    如此既满足了朱棣了解朝政的心思,也减轻了朱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