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与时俱进

    第518章 与时俱进 (第2/3页)

    旧港如果发生动乱,那给大明朝带来的损失与现在的收入成正比。

    “此事我心里有把握,你还有没有别的事情。”

    朱高煦询问着,徐硕却作揖道:“江南的盐茶酒政虽有进展,但依旧不如殿阁与六部的预期,下面许多官员要求更换张孟存,复起王回。”

    徐硕如此说着,朱高煦却略皱眉,尽管他知道纪舒和张孟存不是三杨的对手,但没想到这群人居然这么沉不住气,也难怪会被颜、李这种水平的人压制那么多年。

    “王回不过被夺职三月逾,而今就要复起他回来做官,这样岂不是显得朝廷其余百官无能?”

    朱高煦语气略带怒意,随后突然想到了一个人,摆手道:“罢了,召回张孟存,调云南布政使司左参议兼督粮道江淮任浙江布政司左参议兼督粮道,河南担任按察佥事陆愈为江西布政司右参议兼督粮道。”

    “此外,令王骥暂缓入京,受任江南及湖广、福建等地京察巡抚,京察颜李案残党,推行盐茶酒政。”

    朱高煦将王骥调往了江南担任京察官员,历史上他因为皇帝太小,得不到支持而败给三杨,直到堡宗长大才以军功被堡宗扶持,现在朱高煦要将这一幕提前。

    至于江淮和陆愈,这二人能加入这场斗争,则完全是朱高煦准备进一步提升东宫在庙堂地位的安排。

    老二虽然足够狠辣,但正因为他狠辣有野心,无时无刻想要证明自己,所以被朱高煦排除在外。

    他要的不是一个想着证明自己的继承人,而是一个萧规曹随的继承人。

    就目前来说,经过改变后的朱瞻壑还是挺合适的,心思也在这些天的理政中逐渐深沉,如果江淮和陆愈干得好,自己再培养一批青壮派交给他,那朱瞻壑做个守成之君还是没有问题的。

    按部就班下去,自己的遗产足够他吃十几年。

    这般想着,朱高煦也摆手示意徐硕退下了。

    徐硕见状,只能退出了偏殿,而三份旨意也在他走后不久被派发出宫。

    杨荣与杨溥得知旨意内容后,赶在暮鼓前便来到了杨士奇府上议事。

    “王骥这个人我知道,早年在山西巡按,陛下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去了交趾后又雷厉风行打杀了不少试图投降的叛军,仅是死在他手中的叛军便不下于十万,是一个硬骨头。”

    “至于江淮和陆愈,此二人虽有些能力,但想来只是陛下为了提升东宫在庙堂权力而做出的安排,不用上心。”

    “只要能收拾了王骥,这两人想来也不会节外生枝。”

    杨荣就三份旨意进行分析,杨溥也开口说道:

    “盐酒茶政对朝廷来说确实很重要,若是施行好了,兴许还能再添三百万贯岁入。”

    “不过这么一来,下面那群人以前跑关系弄来的盐引可就作废了,他们可不愿意多年心血付之东流。”

    “东里先生,依你之见,我们应该怎么办?”

    尽管杨士奇被皇帝所要挟,但杨荣与杨溥并不觉得杨士奇会完全站在皇帝那边,毕竟杨士奇又不止一个儿子,也不是每个儿子都和杨稷一样那么惹是生非。

    面对二人询问,杨士奇沉默着抿了一口茶,而后才开口道:

    “陛下是要铁了心要推行新政,同时也要收拾江南及湖广、福建官场来充盈国库,这是拦不住的。”

    “即便我们阻拦了王骥,可陛下还有王回可以随时复起,另外你们别忘了一件事,纪纲、陈瑛那群家伙可是还活着呢……”

    杨士奇突然提起了纪纲和陈瑛,这让杨溥和杨荣瞬间想到了被流放到渤海长春府的二人。

    虽说被,流放,但长春府有铁路经过,而且开发三十余年,加上皇帝对太上皇给予这两人的赏赐通常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这两人连带其党羽在长春府过得还算滋润。

    若是皇帝真的准备复起这群家伙,到时候他们要面对的局面可就困难了,更别提最令他们忌惮的王回。

    老实说,他们到现在都怀疑王回清廉的真实性。

    为官那么多年,什么官员他们没见过,哪怕那些被百姓奉承为青天大老爷的一些清廉之官,屁股上也没少沾屎。

    唯有王回这种掘地三尺都找不到他贪腐证据的人,直到现在回想,他们依旧会觉得头皮发麻。

    王回的清廉名声,就连皇帝想杀他都得三思,更何况他们了。

    尽管他们也并不想杀王回,但王回这厮不死,他们总感觉如鲠在喉,心里难受的紧。

    “按照这么说,就只能看王骥在江南收拾我们的人?”

    杨荣有些坐不住,杨士奇却道:“收拾收拾也挺好,当今官学推广后,我们也拉拢了不少中学毕业的官员。”

    “这些官员若是论起经史典籍不如此前的人,但论起办事,他们比之前人要懂得许多。”

    “他要清查就清查,吏部那边夏原吉唯才是举,但新政遭此打击,一时间也推荐不了太多人才。”

    “即便江南遭受打击,我们也能迅速拉拢并推上去一批人。”

    “借这个机会,解决内患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杨士奇所说内患,无非就是江南并非铁板一块罢了。

    仔细想想也正常,江东与江西、浙西派在淮西结束后斗了那么多年,哪里是三言两语就能亲密无间的。

    趁这个机会,把他们扫除出官场,拉拢一批更容易控制,并且还能干事情的人,这无疑是一个一石二鸟之计。

    既能满足皇帝,又能解决内部问题,国库也随之充盈。

    不管怎么想,他们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当然,能做到的前提条件是他们能稳稳压制纪舒、张孟存等人,而这就需要徐硕不下场了。

    徐硕虽然不如王回,但也并非那么好对付的。

    此前新政强大他就中立,万一新政示弱他站出来主持局面,那他们的计划就得破产了。

    “徐硕那边我去试探,这次要是国库能充盈,江南铁路也能顺势修建起来了。”

    杨荣心心念念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