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各怀鬼胎

    第533章 各怀鬼胎 (第2/3页)

能算不上出彩,将他们就藩西南,是否有些不太安全?”

    “我心里已经有了主意,这点你不用担心。”朱高煦呼出一口浊气,随后继续道:

    “老五他们几个确实才能不算出彩,但也算不上平庸,故此我准备将他们封往北洲。”

    “不过在此之前,还需要他们入阁协理一下政务,让老大带带他们。”

    “另外北洲和东洲那边,你派人亲自走一趟,看看老二的王府筹建如何,再看看北洲宣慰司对北洲东海岸的经营如何了。”

    话音落下,朱高煦看向亦失哈道:“有合适的人选吗?”

    “奴婢手下有两个干儿子,还算不错,可以派遣走一趟。”

    亦失哈毕恭毕敬回复着,朱高煦则是看了看亦失哈。

    再过两年亦失哈就六十岁了,而朱高煦也已经五十岁。

    尽管他觉得自己的身体还算健壮,外貌也不算苍老,可他也知道,人衰老起来也就几个月罢了。

    唯一值得他庆幸的,兴许就是老头子如今依然活得不错,老大也比历史多活了几年,而老三虽然不知道情况,但从锦衣卫的汇报来看,应该也是不错的。

    他们都活得比历史长了很多,自己的身体也还算健壮,留给他的时间应该还有很长一段。

    “希望有足够多的时间吧……”

    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奏疏,朱高煦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此时此刻,他真的觉得历史留给自己的时间太短了……

    “摆驾!”

    “陛下千秋万岁……”

    两个时辰一眨眼时间便过去,黄昏到来后,朱高煦便摆驾返回了乾清宫。

    杨荣、杨溥在他离开后,行事匆匆的离开了武英殿。

    薛瑄、陈昶一如既往的散班回家。

    如往常一样,朱瞻壑特意留下与王骥三人议事。

    他坐在了主位,看着殿外的黄昏开口道:“下面的人拔擢与安排如何?”

    他这边一开口,陆愈便率先说道:“南洋那边今年科举中了五人,五人都已经被臣所拉拢,如今还未授予官职。”

    “此外西南尚有大小三十余名官员可以拔擢,一旦工部的文册出来,后续可以再行安排。”

    陆愈之所以敢直接光明正大的说后续安排的话,原因就在于朱瞻壑也是半个裁判。

    只要皇帝不明确态度制止,朱瞻壑完全可以把自己人安排到累功最快的地方任职,这就是太子所带来的权力。

    “交趾、山西都有不少人,细细数来,为官者便有六十余人,皆依附殿下而行事。”

    王骥毕竟是三人中资历最老,并且担任过布政使一职的人,根本不用亲自去挑选中举进士,只需要交给下面人拉拢就行。

    见王骥给出如此助力,朱瞻壑将目光投向了江淮。

    他很清楚江淮在陇川和云南的人脉,但江淮却让他失望了。

    “云南有廉政者十二名,可选材备用……”

    江淮只给朱瞻壑推荐了十二人,这对于需要快速扩大势力的朱瞻壑来说并不算什么好消息。

    “嗯,知道了……”

    他回应的很平淡,可江淮却作揖道:

    “未来之局面,并非官员越多越好,殿下所缺少的是廉政之人,以此才能让殿下的目光看得更远。”

    他的回答让朱瞻壑略皱眉头,他只知道他现在需要最快积攒实力,所谓未来之局面,谁又能预料到呢?

    “确实”

    朱瞻壑还未开口,王骥与陆愈便率先点头,先后给出评价。

    “今日陛下突然发行国债,恐怕并非想要简单修建地方道路那么简单。”

    “以陛下之言,应该想要分配好这笔国债,将这笔国债以以工代赈的方式将财富发到百姓手上。”

    王骥说罢,陆愈接上话茬:“自癸卯案后,各地工程检查虽然严格,但并非没有漏网之鱼。”

    “五千万贯国债为其十年的投入看似很多,但朝廷眼下每年投入地方铁路、水利维护及修建就高达千万贯,十年便是上亿贯。”

    “算下来,也就是未来十年时间,朝廷最少要对地方投入一亿五千万贯。”

    “须知当年癸卯案先后投入也不过八千余万贯,而后便引发了癸卯案,查抄钱粮不可计数。”

    “眼下这一亿五千万贯,又会滋生出多少贪官污吏呢?”

    “这样的局面下,殿下确实需要些廉洁之人来监督手下人。”

    “虽说陛下不一定会对东宫下面的人动手,但一旦事发,对殿下失望却是必不可免的。”

    陆愈做好分析,其中最后一句话让朱瞻壑警惕了起来。

    他很清楚他能坐上太子位并非自己能力出众,而是自己是嫡长,且能够承袭自家父亲的思路进行治国。

    倘若自己出现了问题,让自家父亲开始怀疑自己不合格,那自己这个位置恐怕就坐不稳了。

    就老二的表现来看,他如果得到父亲的帮助,用不了几年就能与自己分庭抗礼。

    “下面的事情,三位看着处理,若是有什么事情,我担着。”

    朱瞻壑给出承诺,三人见状也朝他作揖行礼来回应。

    今日的事情,四人能看清楚,别的人也自然能看清楚。

    东长安街的一处院落中,换上常服的三杨坐在杨士奇家中正厅,讨论着今日国债的议题。

    如江淮、陆愈等人一样,他们都看出了皇帝这是在钓鱼,而国债就是鱼饵,贪官污吏就是湖中大鱼。

    三人讨论之后,杨荣便也开口道:“下面的人繁杂,真要管是管不住的,先保住最重要的几人为重。”

    “来来回回,也不过就是那三板斧罢了。”杨溥评价道。

    对此,杨荣与杨士奇二人也颔首表示同意。

    就王回对各地官吏不论官职大小都查三服的手段来说,大明朝官场京察的下限也不过就是如此了。

    “先盯好王回那边,另外让下面人变卖耕田宅院,好好收拾好自己的尾巴,接下来几年老实些。”

    “若是露出尾巴遭了打,莫要怪我们未曾提醒他们。”

    杨士奇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那态度对于下面人确实不太在乎。

    杨荣和杨溥脸色难看,但也没有办法。

    面对朱高煦这种强权皇帝,别说他们,就是霍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