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衣锦还乡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538章 衣锦还乡 (第1/3页)

    四月,江淮依旧被调往了南京担任户部尚书,而南京户部尚书的蹇义则是来到北京顶替了夏原吉的空缺。

    似乎是为了将群臣的目光吸引到其它地方,朱高煦让刘勉、胡季二人增派兵马前往江南,加大对江南商帮的压力。

    此外,朱高煦下旨从户部调拨钱粮三百万贯给云南都司,责令云南都司对缅甸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改土归流。

    同时,海外的宣慰司设府县速度也不断加快,五千万贯国债也如期在四月初十进行发售。

    经过几日的发售,各地的发售情况也通过加急送往了南京和北京,然后通过火车送往了关外。

    之所以送往关外,主要是因为朱高煦他们此刻已经在北巡的路上了。

    “夏原吉,你还没来过关外吧,好好看看,这关外也并非你眼中的那般苦寒!”

    “回陛下,臣确实是第一次来,但如今已经入夏,故此才并未有臣眼中那般苦寒,若是陛下过早出行,臣担心陛下……”

    “呜呜……”

    夏原吉的声音被火车的汽笛声打断,而他的出现也代表朱高煦最终还是没能厚脸皮把他摔在北京,自己带着朱棣和朱祁钺偷跑。

    他一如既往的啰嗦,而他们所乘坐的火车共有五节车厢,故此速度虽然比一般火车快,但时速也不过每个时辰六十里罢了。

    此刻他们所乘坐的车厢被打通,里面摆放着填充天鹅绒的沙发,坐起来虽然不如后世沙发舒适,但总比此前的硬板凳要舒服多了。

    火车时不时发出汽笛声,而车厢内夏原吉与朱棣三人分别坐在沙发上,胡季与郑和、亦失哈等人坐在一旁,锦衣卫和西厂兵卒站在角落巡视。

    随着火车抵达沈阳火车站,胡季也趁着火车加煤加水的时候下去了一趟,并在之后带回了一份加急送来的情报。

    “陛下,国债已经售出二千八百万贯了……”

    胡季低着声音开口,但即便如此还是被朱棣他们所听到。

    “不过开售十日,便已经售出二千八百万贯,呵呵……”

    朱高煦轻笑,而夏原吉也收起了啰嗦,皱眉作揖道:

    “陛下,这群人依旧冥顽不灵。”

    国债是初十发售的,而朱高煦他们十五开始北巡,而今不过四月二十。

    仅仅十日现在就售出二千八百万贯,而且其中地区的情报还没送来,很有可能在他们看到这二千八百余万贯国债售出消息的时候,五千万国债便已经销售一空了。

    这么短的时间,普通百姓根本没有什么购买到手的资格。

    “十日时间,西南与海外银行的消息都没发回,这么看来中洲两京十余布政司的国债已经发售一空了。”

    和上次发行国债一样,这群人恐怕早就和地方银行的人勾结一起,银行还没开门,恐怕国债就已经售出大半了。

    不过不要紧,反正这批国债就是朱高煦用来割官商资本韭菜的手段。

    之所以定期十年,就是为了在十年内再来一场大案收割他们,将聚集的财富二次分配。

    虽然朱高煦不过五十一岁,但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准备将这次作为自己的收山之作。

    为了避免自己老糊涂,他并不打算在这个位置干很长时间。

    “这么多钱粮,你准备都用来修建官道和铁路?”

    朱棣知道朱高煦的心思,故此根本不在意所谓十年30%的利息,因为这群人到最后可能连本金连带家产都会被收割。

    他在意的,是这么多钱自家老二准备怎么花。

    面对这个问题,朱高煦沉吟道:“天津造船厂那边,已经二次下水蒸汽船,并且已经确定当下技术可以批量建造蒸汽机船。”

    “不过,蒸汽机船厂和普通船厂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必须把当下的船厂迭代升级才行。”

    “眼下大明有六大船厂,其中北方三座,南方三座。”

    “这次升级,我准备只对旅顺、天津、登莱三处船厂升级,用来打造海军的军舰和朝廷的官船。”

    “至于民营船只还是依旧使用风帆技术,直到有新的技术出炉,才会将蒸汽机船技术运用到民间民船上。”

    “即便只升级这三处船厂,所需要的机械价值也高达二百余万贯,后续建造船只的成本也会提高,所以这笔钱也会投入到军舰升级上。”

    朱高煦将自己对这笔钱的用处说完后,朱棣抚须道:

    “上次天津试船我去看来,那速度太慢,一个时辰也不过十五里,还不如人走的快。”

    “你说现在技术成熟,不知道一個时辰能走多少里?”

    “满载约二十五里,即便逆风,每日也可行三百里。”

    “不过当下只是民船技术成熟,而军舰的技术还需要机械入厂后,不断研究提高才行。”

    “军舰短期不会那么快出来,还有许许多多的技术需要突破,先研究出来的主要是有蒸汽动力的拖船。”

    “有了这种拖船后,日后大宝船驶入长江停泊就方便多了,不再需要那么多纤夫人力了。”

    朱高煦解释完,朱棣不免唏嘘道:“这军舰不知道我生前还能不能看到……”

    “……”朱高煦沉默不语,而朱棣见状便知道了结果。

    “你与我说说未来海上的战船与现在的有什么不同吧,为何叫做军舰?”

    朱棣知道自己等不到那一天了,所以只能在幻想中畅想未来的大明海军是何种威风。

    朱祁钺与夏原吉也侧耳听着,对于所谓军舰十分好奇。

    见状,朱高煦与他们讲述了蒸汽动力的木质军舰,以及日后大明的铁架军舰,甚至从这些讲到了航空母舰。

    当然,这只是对未来的畅想,所谓的航空母舰,即便朱高煦能活到一百岁,恐怕也看不到它的出现,因为难度太大了。

    即便一战前的航空母舰技术难度不如现代航空母舰高,但也不是当下和未来几十年的大明能触及的。

    单说飞机所需要的内燃机动力,现在的大明尽管在研究,可基础打得还是不够厚实,许多理论知识朱高煦又提供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