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余辉

    第一百四十二章 余辉 (第3/3页)

倍骑兵猛烈攻击时,李秉诚、朱万良的这三万辽东骑兵居然被皇太极的几千骑兵一触及溃,损失三千多人,狼狈逃走,使得浑河战场彻底失去了援军。

    没了援军,白杆军和戚家军孤军作战,直至全军覆没。

    这两支部队的被灭,天启心痛的无以复加,尤其是戚家军的覆灭更是惨痛无比,这支纵横无敌,百战不败的军队在浑河以惨烈的方式落下余晖,此战之后世上再无戚家军,天启心中对袁应泰的愤怒到达了顶点。

    除去袁应泰外,天启对东林党同样愤怒不已,如果不是东林党硬要弹劾熊廷弼,逼迫自己把熊廷弼去职,以袁应泰取代的话,怎么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同时,天启也想到了之前和老师孙承宗的那一次对话,孙承宗告诉天启,袁应泰这人虽有能力,也懂些军事,但是袁应泰书生气实在太重,做事有些想当然,也听不进旁人的劝言,更对辽东局势估计过于乐观。

    当初天启虽然略有所悟,但却没多想,毕竟那时候从袁应泰的布置和辽东传回来的消息来看,辽东的局势的确有明显的好转迹象,而且相比熊廷弼担任经略的时候,袁应泰表现出了更强的进攻意识,这让满朝上下都欣欣鼓舞。

    天启觉得袁应泰就算不如熊廷弼,可维持辽东的优势应该不在话下。而且这位少年天子心中也存着一血前耻的想法,如果袁应泰真能够和后金碰一碰,赢上一两仗的话未尝不是好事,哪怕做不到这点,以大明雄厚的军事力量,通过战争削弱后金的实力也是好的。

    但现在看来孙承宗的判断才是对的,袁应泰根本就没熊廷弼的能力,他虽然不是庸官,在民政上袁应泰或许是个能臣,对于军事方面也颇有见解,可袁应泰过高的估计自己,也对战争的残酷过于轻视,此战惨败,其主要责任就在主帅袁应泰本人。

    尤其是袁应泰在辽东不听劝阻,招纳逃人,包括蒙古人和辽东的汉人入军的举动更是埋下了战败的隐患。正是因为这个举动,使得辽东开战后没多久,这些原本被袁应泰寄予厚望的部队直接就反了水,跳反投靠到后金那边去了。

    道理很简单,因为在袁应泰招纳的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努尔哈赤派来的探子、奸细,明军这边的一举一动全在努尔哈赤的掌控之中。战争打响,这些人瞬间就反了水,让袁应泰的精心布置成了千疮百孔的摆设,就连辽阳、沈阳等城的陷落,包括浑河之战白杆军和戚家军被大炮猛轰从而覆灭的惨状,也是出于这个缘故。

    袁应泰已经死了,据说还死的很是惨烈,城破时他配剑、印自缢而死,其妻弟姚居秀也跟着自杀。仆人唐世明抚着袁应泰的尸体大哭,放火烧楼而死。

    这样的死法可称得上“忠节”,但在天启看来,袁应泰死不足惜!他死也罢了,可是在辽东的这场惨败又怎么收场?白杆军和戚家军的覆灭如何挽回?还有丢失的领土城池,无数阵亡的将士,难道这些不都是袁应泰之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