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讲武武选

    第十一章 讲武武选 (第2/3页)

聘、曹彰、曹真、郭淮、司马懿、郝昭、邓艾、钟会、卫瓘、夏侯霸等都是能排在很靠前的大将。

    孙吴是江东的士族联盟,长踞江东,也是人才辈出,但其人才来源比较单一,守土有余,开拓不足。

    吴国先是孙坚留下的程普黄盖韩当,然后是孙策拉拢的蒋钦、周泰、周瑜、朱治、贺齐、陈武、董袭、凌操等,在孙权时期开始发亮的吕蒙、甘宁、陆逊、潘璋、徐盛、丁奉等等,比蜀国多很多。

    最少的是蜀汉,基础最弱,之前一直颠沛流离,最终也只能是偏安一隅,而且与原驻蜀人关系紧张,到元老们纷纷退场之后,没有足够的新鲜血液继续补充。

    蜀国人口,人才也最少。

    大将?

    关张黄马赵,除此之外是魏延、马岱、廖化、王平、姜维、周仓,别的再也拿不出门了。

    蜀国的谋士和武将质量都比吴国好,但是蜀国的人才都偏向内政和外交。

    别的人才不说,刘禅觉得自己就要先培养一波班底,让以后不至于无人可用。

    “讲武堂武选,选的是帅才,将才,若只有武艺,只能做一斗将耳!”

    “公子的意思是,不仅仅要求武艺,更要有谋略,有脑子。”关兴眼光灼灼的看向刘禅。

    “天下英才,吾皆欲纳之,是故在遴选考试,我要分科录取。”

    分科?

    这个时代还是察举制为主的,像是科举制,现在连影子都没有呢!

    一时间关兴与张苞都有些好奇。

    “总分两大科,文科与武科,既然我们是讲武堂,那些经传、诗赋我们是不考校的,文科考战法、战略、战术....可剖析古今战例、可为如今的汉中之战出谋划策,武科考的是骑射、战阵、行军扎营、后勤...届时你我作为考官,给那些前来武选的俊才点评一番,若是能力出众,便可入讲武堂,当然...若是有豪强巨商愿意捐赠巨资,也不是不可以让其子弟入讲武堂。”

    “我等知晓了。”

    武选的大致框架已经定好了,接下来,便是在这大框架下增增补补了。

    譬如说这骑射,如何考校,到达什么程度是合格,什么程度是优秀?

    在这方面,关兴与张苞顿时争执起来了。

    “既是骑射,三射,只要能够在马上能够射中草人便可以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