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访问民情

    124 访问民情 (第2/3页)

中排行第五,大家都叫我赵阿五。”

    桓熙点点头,就像是聊家常一般,随意的问道:

    “阿五,去年家里的收成还好吗?”

    赵阿五一听这话,没有了此前的局促不安,他眉飞色舞的介绍道:

    “多亏了大将军为我们分田,又赶上了风调雨顺的好时节,去年我家种了六十亩地,收粟九十石,缴了三石的田租,家中有的是盈余,此外又种了十亩桑田,也能有所收获。”

    桓熙虽然为男丁授田八十亩,女子授田四十亩,但考虑到土壤肥力,必须休耕轮作。

    因此,虽说是一百二十亩土地,但每年实际耕种却只有六十亩。

    收粟九十石,倒也符合亩产一石半的标准。

    扣除三石的租税,以及一家四口的口粮,仍有大量的盈余,也难怪赵阿五能给一对儿女换上新衣。

    当然了,由于户户有余粮,粮价下降也是必然的结果,而桓熙以绢布收取租调,以及抵扣劳役、徭役,布价也会随之上升。

    桓熙往往会高价出售多余的布匹,再低价从市面上囤积粮食。

    毕竟真要等没有绢布用来赏赐的时候,也可以直接给将士发钱。

    桓熙如今只恨自己大学读的是文科,否则,如果能将化肥捯饬出来,也就不用再考虑休耕轮作,可耕的土地也将倍增。

    但以他那可怜的知识储备,显然是不可能的。

    桓熙问了赵阿五许多,临走之前,从怀中摸出一串铜钱,大概百余枚,交给两个孩子,笑着道:

    “新年登门,没有带上礼物,这些钱留着给你们买小食。”

    小食便是零食,说罢,桓熙与赵阿五一家道别,转身离开民宅,卫士们也纷纷跟了上去。

    孩子们得了铜钱自然欢天喜地,却被赵阿五给收了去,他们如何肯依,吵闹着道:

    “这是大将军给我们的,阿爷不能抢走!”

    赵阿五无奈道:

    “我再给你们一串铜钱,但这是大将军所赐,怎能让你们拿去买了小食。”

    两个孩子又欢呼着笑出声来。

    赵阿五一家,算是关陇百姓的一个缩影,正因为百姓们有了盈余,他们具备消费能力,同样也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

    而桓熙如今也已经开始收取商税,税率不高,为百分之五,暂时仅收住税,不收过税。

    所谓住税,就是指入市交易所收取的税额,桓熙将交易限制在郡、县、乡特定的场合,以便管理,及收取商税。

    而过税则是行商们带着商品走南闯北,通过税关时缴纳的商税,桓熙暂时不征收商税,也是在鼓励商品流通。

    当然,如果有朝一日,商业蓬勃发展的时候,税收政策又会发生变化。

    桓熙回到未央宫与长乐宫之间的军府,王猛听说消息,赶忙寻了过来。

    “主公,灌钢法有消息了。”

    王猛难掩兴奋的说道。

    没办法,实在是桓熙催得紧。

    灌钢法虽然早在东汉末年就已经出现,但并没有就此普及,知道此法的人并不多,王猛当年行商的时候,曾经在荥阳郡听说过此法,便派人东出探寻,还真就给找到一名懂得灌钢法的匠人。

    人如今正在送回关中的路上。

    桓熙听王猛仔细说起,也是忍不住一阵兴奋。

    他可一直盼能够以灌钢法取代炒钢法,来进行甲仗的锻造,毕竟以炒钢法所得到的钢铁,质量实在不堪。

    在桓熙的焦急等待中,司马兴男一行人也即将到达江陵。

    桓温一清早就将自己捯饬得干干净净,为此,他甚至有好些时日不曾亲近女色,就是担心司马兴男回来时,被她看见自己一副纵欲过度的模样。

    虽然受到桓熙的刺激,尼姑庵去得少了,但在司马兴男离开后,桓温的生活过得还算自在,无拘无束。

    可时间一长,反倒开始思念起了妻子。

    没有人在自己面前一口一个老奴呼来唤去,周围都是一张张阿谀奉承的嘴脸,桓温却觉得生活索然无味。

    有道是小别胜新欢,夫妻这么多年,除了桓温伐蜀的时候,还是头一次分别这么久,也难怪桓温不适应。

    当船只从江雾中现身,逐渐靠向渡口的时候,站在甲板上的司马兴男望见桓温,高兴地呼喊着老奴。

    桓温也兴奋地朝她挥手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