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芝兰玉树

    125 芝兰玉树 (第2/3页)

姚弋仲问道:

    “你呢?”

    姚襄回答道:

    “孩儿为持节,徐州刺史,平北将军、都督徐州军事、平乡县公。”

    姚弋仲摇头,回光返照的他精气神稍有好转,继续道:

    “光有册封是不够的,有苻健、张遇他们的例子,晋室不会轻易相信我们。

    “听我说,待我死后,你从一众兄弟之中,挑选五人,送往江南为质。

    “伱自己则前往寿春,当面拜谒谢尚,向他陈诉我们羌人归降的诚意。

    “徐州有六万步骑,你又是诚心相投,谢尚必不敢加害于你,又希望收服你,使你成为他们北伐的助力,定会对你礼遇有加。”

    说着姚弋仲老泪纵横道:

    “为父空有盛名,但北方大乱,河北、河东、关西,这些王霸之地却都让别人占了去,最终只能被困在徐州,还需要你冒着危险渡河,来换取部众的一线生机。

    “老夫不甘惭愧呀!”

    说罢,姚弋仲再也没有了气息,病逝于彭城,享年七十三岁。

    他的四十二个儿子挤满了病房,哭声大作,姚襄泪流满面,说道:

    “父亲临终遗嘱,儿子铭记在心,不敢忘怀。”

    姚襄在彭城为姚弋仲举丧。

    此时正因为姚氏夺取徐州,而驻军于淮南寿春的谢尚听说消息,立即派遣使者前来吊丧。

    葬礼后,姚襄与使者说起父亲临终的叮嘱,并表示愿意单骑渡河,前往寿春拜谒,并提前送了五名年幼的弟弟南下,表示诚意。

    使者赶忙回去通禀此事,谢尚闻言大喜,赶忙让使者告诉姚襄,只要他肯来,自己愿以性命作保,他能够安然无恙的回去徐州。

    姚襄将部众尽数托付给了他的二十四弟姚苌,姚家不以长幼来论资排辈,毕竟姚襄也仅仅只是姚弋仲的第五子。

    而姚弋仲四十二个儿子之中,除了姚襄之外,就以时年二十三岁的姚苌最为出众。

    临行前,姚襄当着谢尚使者的面,对姚苌道:

    “我若不幸冒犯了谢公,不能回来彭城,你也得效忠晋室,万万不可向慕容鲜卑屈服。”

    有些话,必须得反着听,姚苌朗声应下。

    当然,使者也是明白人,他笑道:

    “姚将军不必多心,我家主公久仰将军大名,今日将军能置安危于不顾,单骑渡河,我家主公又怎会辜负将军。”

    姚襄点点头,独自与使者登上船只,渡过淮河。

    而谢尚早已在寿春等候他,谢尚特意撤去仪仗护卫,头戴幅巾独自一人接待姚襄,二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会面过后,谢尚向朝廷上表,请以姚襄继承父职,而姚襄也果然安全返回了彭城。

    有了这一次经历,姚襄与谢尚之间,终于能够做到相互信任,似乎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面转变。

    如果不出意外,姚氏的六万步骑也将为东晋所用,成为北伐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谢尚的堂弟谢奕还是带着一家老小去了江陵。

    实际上,如果不是妻子阮容苦苦相求,谢奕是真不想走这一趟。

    他与桓温虽为亲家,但多年来,再没通过音信。

    谢奕对桓温当初伐蜀不带自己,又以庾氏旧臣范汪为留守,而耿耿于怀,认为二人交情深厚,但在桓温心里,却不如一个庾氏旧臣可信。

    而桓温也因为谢奕有悔婚之意,屡屡拖延婚期,甚至最后连桓熙、谢道韫大婚都未曾出席,而心生怨恨。

    曾经亲密无间的挚友,甚至桓温为了躲避谢奕拉着自己喝酒,不得不往司马兴男房中避难,如今却老死不相往来,不得不让人唏嘘感慨。

    来了江陵,谢奕住进了曾经的府邸,却不登临贺公府的门,谢道韫只得抱着阿满回娘家拜谒父亲。

    谢奕对桓温有气,可看着襁褓中的外孙,还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时年十岁的谢玄也想抱一抱自己的小外甥,他与谢道韫一母同出,自然也是阿满的亲娘舅。

    谢道韫却担心他抱不稳,始终不答应,她留下父母逗弄外孙,将谢玄拉到一侧的厢房,考校他的学问,但结果却让谢道韫大失所望,她斥责道:

    “我与你分开一年,为何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