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兵临城下

    154 兵临城下 (第2/3页)

部曲,对其忠心耿耿。

    剩余五千人是受桓熙恩养的战兵,虽然难免会有人动心,但沈劲处在部曲的护卫之下,赏格虽然诱人,但也要考虑究竟有没有命去领。

    沈劲并不害怕,他同样让城墙上的将士齐声呼喊:

    “能献苻健首级者,桓公必定上表朝廷,功拜并州刺史,不负公侯之赏,另赐黄金千两、良田万亩、奴婢五百人!”

    不就是画饼么,好像谁不会似的。

    如果真有人能够活着将苻健的人头送过来,想必桓熙也不会吝惜这些赏赐。

    苻健听得城墙上的呼喊,恼羞成怒,他当然也不相信真的有人敢因此谋刺自己。

    “沈劲!我必杀汝!”

    苻健咬牙道。

    但也只是无能狂怒,就目前来说,攻城器械尚在打造,苻健只得率军回营。

    高王城内的守军望着虞军暂时退去,也都松了口气。

    就目前来说,城中守军士气尚且还算高昂。

    高王城内存有可供军民食用一年的粮食,柴禾、油盐也有大量储备,断然不会出现侯景围攻建康台城时,南梁公卿在台城储备了四十万石粮食,却没有准备薪柴与油盐的窘迫。

    最终南梁公卿们坐拥四十万石粮食,却险些被饿死在了台城之中。

    有粮没柴,生米又如何下咽。

    满朝公卿,居然无人发现这一问题,也难怪侯景仅以八百骑兵投奔南梁,却能横扫江东,将南梁推向灭亡。

    沈劲往长安述职时,就与桓熙、王猛商讨过关于守城的方方面面,此前的战备工作,也是依照三人商量的结果来进行。

    此前,高王城的用水,都是由将士们缒绳而下,往汾水打取。

    但为了预防苻健将汾水改道,企图渴死守军,沈劲已经提前在城内打好了许多的水井,足够取用。

    实际上,只要维持住城中守军的士气,守住高王城并非难事。

    而维持守军士气的关键,不在于沈劲如何激励人心,而在于让将士知道外有援军,能够看到胜利的希望。

    一旦陷入孤立无援的处境,即使城中的粮食再多、城池再怎么坚固,将士们看不到希望,时间一久,也必然厌战。

    好在王猛已经及时派遣信使将桓熙西征大捷的消息送来了高王城,既然西征获胜,桓熙必然会率领精锐步骑回师,城中守军都明白,只要他们坚守一段时日,虞军只能灰溜溜的逃走。

    当高王城攻防战一触即发的时候,邓羌率领二万州郡兵轻兵疾进,也终于进驻蒲坂。

    往蒲坂驻军,并非是担心苻健绕过高王城,进攻关中。

    除非是苻健患了失心疯,否则此举等同于将自己的粮道完全暴露在高王城守军的威胁之下。

    如今还是春耕,甚至都无需坚壁清野,虞军不能拔除高王城,保证粮道安全,就不敢深入关中,否则,得不到粮食补给,等同于去多少,送多少。

    当然,邓羌终究还是来晚了一步,按照他的想法,最好是能分出部分州郡兵,支援高王城的防守,让城内的战兵可以保持体力,时不时在虞军攻城时,出城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