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国内要乱了?

    468、国内要乱了? (第2/3页)

,那也是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

    可同时,这里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储藏,那是未来某个阶段最重要的资源储备。

    朱楩自然不会放弃。

    于是傅友德只能苦逼的,顶着烈日与黄沙,在两河流域周围与阿拉伯诸部、埃及等势力大打出手。

    不过整个过程倒是异常轻松。

    首先是埃及已经遭到阿拉伯人的入侵,所谓四大文明古国,其实早已不复存在,就连信仰都已经遭到天方教的入侵。

    其次是,就算没有这次大明的远征,再过一个多世纪,他们也要被奥斯曼帝国所覆灭征服了。

    没错,现在的埃及其实是属于阿拉伯人的埃及,历史上之后还会成为土耳其人的一个行省,而如今面对连阿拉伯诸部与奥斯曼帝国都无可匹敌的大明铁骑,自然无力抵抗。

    至于阿拉伯诸部,前面为何阿萨辛教派要派出刺客?就是因为如今的阿拉伯已经走向没落,甚至都不需要朱柏相助,朱柏是率领大军直接夸过红海与里海,直抵非洲大陆的。

    中东地区,只傅友德一人,足矣。

    霎时间,亚洲西边的整个世界都燃起了战火,整个欧洲大陆,中东地区,以及非洲大陆,全都打成一片。

    简直如同季前赛一般。

    然而战火来的快,去的也一样让人迅雷不及掩耳。

    不到年中,就在五月中旬,就开始有捷报如鹅毛般飞向京城。

    捷报,全是捷报,从小到大,没有一个是坏消息。

    莫斯科大公国,立陶宛大公国,瑞典、丹麦、挪威三大王国,英法在内的欧洲各国,纷纷臣服。

    更不用说金帐汗国与奥斯曼帝国,以及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所谓神圣罗马帝国了。

    朱楩靠着强大的个人魅力,以及在军中如日中天的名望,还有这些年的赫赫战功与威名,先征服了全大明军队将士的心。

    而后他又靠着几位能征善战的兄弟的武力,以及一众精兵强将和大明铁血之师的精锐,再加上云南为首的后方不遗余力支持前线的奉献。

    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大明出兵至少两百万兵力,后来又临时加入无计其数的各地降军,总兵力实际已经超过五百万到八百万之间。

    终于在三年之内,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一举扫平了整个与亚洲接壤或相近的所有国家势力。

    这就是大明的底气与实力,说句不夸张的话,只要没有昏头的将领,如今的大明军队,基本就是无敌之师。

    再加上朱楩提前几个世纪把红夷大炮和拉栓式步枪带到如今的舞台上,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甚至在如今的京城工部呢,沈荣不负众望的,已经带着工部上下官员,连火车头都造出来了。

    虽然还只是蒸汽火车,可这对时代的变革,已经开始出现端倪。

    包括汽车也要提前走上历史舞台,这还是自行车带来的影响。

    有人根据自行车原理,聪明的开发出了四个轮子的脚踏车,因为自行车两个轮子容易摔倒,相当于把两个自行车进行桥梁嫁接连起来了,然后再更改一下脚蹬与齿轮传动等组件,竟然真有人开发出来了。

    这可不是朱楩的手笔,只能说高手在民间。

    当时连朱楩都很意外,并且不吝赏赐,当场特招批准加入工部,且提出了一些想法,既然你能开发出四个轮子的脚踏车,为何不想想怎么把蒸汽发动机放入其中,弄出一个自动的汽车呢?

    整个工部都疯了,激动到发狂,陛下简直是个天才。

    而望着工部越发疯狂,和越发对朱楩虔诚的那批人。

    朝中却隐隐有着一股阴阳怪气的动静。

    “陛下是否过于奇巧淫技了?”

    毕竟朝中许多大臣还是很保守的,相比起工业时代的变革,他们更喜欢安居现状,更在乎所谓的民生。

    只是他们也不想想,唐朝靠着隋朝留下的大运河,就开创了贞观盛世。

    不能说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全是大运河的功劳吧,那也是有着很大关系的。

    古代对于交通运输来说,简直就是地狱级的。

    古时候跑长途,别说长途了,就是去一趟远一点的隔壁村子,那都是很困难的。

    有人终生未离开过出生的村子,这不是什么稀有的情况,而是寻常事。

    如今还没有橡胶,那得等四哥朱棣从美洲大陆带来好消息。

    如今大多马车都是木头结构,恐怕跑几天,从轮子到轴承就都得换一批。

    所以古代的火耗与耗羡真的很大,尤其是运送全国的税粮一路到京城,如果少一点的话,恐怕都不够路上浪费和人吃马嚼的了。

    可若是有朝一日,不但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开拓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更是修建铁路,使火车可以通便全国呢?

    如今从南京到云南,最快也要一个多月。

    可有了火车与铁路,最快只需十天,这还只是蒸汽火车。

    不论是用来做什么,这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可这些朝臣却认为,朱楩太过小题大做,也太过看重工部那些工匠了。

    而且到了今年六月份,又要进行新的科举了,眼看去年的士子刚刚入仕,如今又要冒出一批新的士子,也不知道又会占走多少位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