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我亲自培训他们!

    第七十九章 我亲自培训他们! (第3/3页)

结业的“学生”于五月初抵达了暹罗曼谷地区,登陆之后在当地情报商人的帮助下前往吞武里。

    此时此刻,吞武里还处在一个灾后重建的相对混乱的时期,此前叛军逼迫郑信退位之后,在吞武里也进行了掠夺性的破坏行动,不少华人和本土富人遭到洗劫、杀戮。

    所以当前吞武里城内多几个华人少几个华人一点都不惹人注目,所以他们的潜入很顺利,并且很方便的得到了便于行事的身份。

    随后他们就开始了针对性的行动。

    暹罗的华人大部分都是广东来人,因为郑信的祖籍也是广东,甚至一部分和郑信出身相同地区的华人还被暹罗华人群体称为“王室华人”。

    必须要说的是,郑信虽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犯了疑心病,对一些华人富商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是总体来说,对于帮助他取得王位的华人,他是相当优待的。

    郑信建立的吞武里王朝基本沿用了前朝阿瑜陀耶王朝的“萨克迪纳”制度,即按照所封田地的多寡,将人分为不同的等级。

    在这个制度下,华人在泰国社会属于“乃”阶层,即自由民阶层,享有充分的人身自由,不必像依附民“派”阶层和奴隶“塌”阶层那样承担徭役,也不必交纳人头税。

    在此基础之上,华人掌握了暹罗社会相当多的财富和资源。

    甚至可以说郑信的统治基础就是建立在这些华人对他的大力支持之上的,所以他对华人进行回馈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对于郑信想要稳固自己的统治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对于阿瑜陀耶王朝的那些协助郑信一起起兵的旧贵族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郑信建立吞武里之前,阿育陀耶王朝好歹还是个本土王朝,暹罗的主要利益都属于他们,郑信建立吞武里之后,一大批华人新贵就要和他们争抢暹罗的利益了。

    蛋糕就那么大,多一些外来者,就会减少本地人的利益,本地人就会不高兴。

    这种外地人和本地人之间的纠纷贯穿人类社会始终,不是郑信能解决的。

    因此在郑信统治后期,华人新贵和本地旧贵族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比较尖锐的,以至于郑信为了平衡双方的矛盾冲突,自己都陷入了身份认同的危机之中。

    他尊崇佛教,想要让佛教徒们承认他在佛教的地位,或许也有这方面的考虑,想要通过宗教的力量来稳固自己的地位。

    但是郑信不知道的是,阿瑜陀耶王朝的旧贵族们其实早就对他不满了,他们不满意郑信并不高贵的血统,并且暗地里为他们寻找了可以代表他们利益的“代言人”。

    通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