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一章 三位神探对案件的剖析

    第两百零一章 三位神探对案件的剖析 (第2/3页)

所不受,需要有自己的判断与应变,狄青在战争上表现出的才能自是不必多言,但政治智慧始终不够,而一个政治智慧不足的武人,却又身居高位,下场如何,其实就是可以预见的了……

    所以范仲淹最初让狄青多看兵书,是真觉得这是个将才良臣的好苗子,值得培养,现在狄进同理,能读书还是多读读书吧,实在读不进去,先装装样子,有习文兴趣的表现也行。

    “好……好吧……”

    狄青终究二十岁不到,其他的倒也罢了,看书是真不想看,脸皱得跟橘子皮似的,苦兮兮地走了。

    来时左手两只鸡,右手两只鸭,去时左手一摞书,右手一摞书,倒是都不空着。

    “慢慢来!”

    狄进也不急于一时,在国朝培养一位真正好用的名将,可不是等闲之功,正准备回书房,伴随着熟悉的脚步声,公孙策那洪亮的声音传来:“仕林!”

    包拯跟在身后,又来串门了:“仕林。”

    狄进的官职难定,其他进士也没有贸然定本官,反正吏部流程都要等待一段时间,大伙儿也不急,又接连开了好几场文会,这次狄进没有缺席,缺席的变成了包拯和公孙策。

    他们正在合力破净土寺的案子。

    三人坐下,公孙策也不废话,直入主题:“庐州的文茂堂有一位老书吏,最擅长闻墨,对于纸料也有研究,我已经快马加鞭,将他请来京师,有他坐镇,或许可以又新的进展。”

    狄进知道他一直在查信件的线索,但自己到目前,连信中内容都还没有真正了解过,也不知那凶手得知后会不会很急,顺势问道:“上面写的是什么?”

    “贼人可恨,信中写着两句词——”公孙策顿了顿,沉声道:“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狄进眼睛微微一眯:“我……的词?”

    公孙策冷声道:“是啊!而且只有前两句,仕林,我怀疑这个凶手会继续杀人,而杀人后还会在现场留下类似的信件,往后面接着写!”

    “这真是再明确不过的挑衅了,为的就是激怒我!”狄进了然,换成别的文人恐怕会震怒,杀人配合上自己的名作,无疑是亵渎,但他的心态很平和,只是觉得挺亏欠晏殊的……

    公孙策之前同样不说,其实也是怕这位动怒,失了冷静,毕竟那个时候还没殿试呢,此刻见他镇定自若,松了口气道:“伱不受影响就好,这贼子当真下作,不过能想到此法的,必然也是受过文教之辈,辽人坐拥燕云,那里也有许多汉人,饱读诗书,谍细有可能出自汉人大族……”

    包拯道:“也可能是故意误导。”

    “是啊!”

    公孙策皱起眉头:“藏在阴沟里的老鼠就是难办,难怪这些辽人谍探会利用无忧洞,我看他们都是一丘之貉,藏身的能耐学得十成十!”

    包拯道:“还要从净土寺的杀人案中查起,死者身上的线索是最多的。”

    狄进和公孙策都点头,然后期待地看着他,寺内案子可是这位负责查下去的。

    包拯道:“尸体处理的很干净,目前没有发现任何线索,田仵作查验了四次,至今连死因都无法确定,不过他最后一次寻到我,认真地告诉我,他目前最能肯定的一件事是,死者从遇害到被发现,应该过去了三个时辰左右。”

    公孙策奇道:“三个时辰?为何如此准确?”

    包拯道:“他家传有一种辨明‘血坠’的法子,通过尸体‘血坠’的不同特点,可以判断死亡的时辰。”

    狄进有些诧异:“那很了不得啊!”

    府衙那个摆烂的仵作田缺,以前别说反复验尸了,能态度认真地验一次就很不错了,但自从经历了鲁方的案子后,也有了改变,居然还有家传绝学。

    事实上,血坠听起来陌生,换一种说法就人尽皆知了,尸斑。

    按照后世的术语,尸斑是指在尸体上会出现淡红色、鲜红色、暗红色的斑块,斑块连接呈片,位于尸体低下未受压处。

    什么叫“低下未受压处”?如一具仰卧的尸体,低下的部位就是肩、背、腰、臀、腿的后侧,但由于后背高低不平,有受压和未受压的部位,一般臀部和肩胛部的凸起会和地面接触,这些部位就是受压部位,而尸斑则会出现在不受压的背、腰和腿后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