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这是什么技术?

    第168章 这是什么技术? (第2/3页)

为5纳米工艺技术标准的光刻机生产线做好数据模型。”

    这下别说老刘,就是杨老和胡老都怒了。

    胡闹!

    这种精密仪器的测量和统计,至少也得是工程院士级别的科学家亲自来做!

    你看那四个小丫头压根就不是很珍惜这么好的光刻机!

    ……

    陆研深其实很想问他们一声,有没有一种可能这台光刻机已经落伍了?

    杨老颤颤巍巍走上去,甩开老伴的搀扶亲手抚摸着散发出令他沉醉的光刻机,他沉吟了许久,回头断然道:“老胡,老吴,还有小陆你们考虑一下,我们放弃了十多年的环形电子对撞机工程,是否可以重新考虑建造了?”

    苏白心里一动。

    环形电子对撞机,那可是华夏的又一个遗憾。

    十多年前杨老从大洋彼岸回来的时候,国际上正在建立最新科技的环形电子对撞机工程。

    作为当今世界物理学泰斗之一,杨老对国内议论纷纷甚至爆发的要不要跟上西方发达国家对该工程的投资进度持否定态度。

    不是他看不清楚这东西对整个基础学科的巨大作用,他太清楚这个工程对我国的物理学尤其宏观物理学基础理论会起到多大的作用了。

    可那时候我们还很穷,杨老担心搞这些大工程会拖慢我们在其他学科的建设速度。

    而且,他比谁都知道建造环形电子对撞机对材料学的要求有多么高。

    可如今,山河大学手搓出了5纳米精度的光刻机,他认为这是重新考虑立项的最佳时机也是最好时机。

    建立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形电子对撞机工程研究结果基础上的,我们自己独立投资的华夏环形电子对撞机工程必将对我们的物理学科产生前所未有的推进力度。

    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带动,甚至对社会经济的带动也将会是巨大的。

    很巧,吴老就是当年力主建造这个工程的院士。

    而且作为工程学院士,建造华夏电子对撞机工程的使命非他莫属。

    但也正是因为他太清楚工程难度了,所以他反倒开始犹豫起来了。

    胡老也同样有考虑。

    “材料学不过关啊,以现有的技术搞这个工程,我们的投资至少要达到三千亿级别,而且,对能源的需求很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