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人类群星闪烁时(第二更,求订阅)

    第834章 人类群星闪烁时(第二更,求订阅) (第2/3页)

弹上,而且还可以在太空探索上得到应用,太空……嗯,就像阁下说的那样,我们必须要进入太空,向太空的深处进军……这需要更大推力的火箭发动机。”

    想了一下乾复康又补充道。

    “尤金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方案已经拿出来了。”

    尤金是总工程师,乾复康来到南洋后,第一个登门拜访的就是尤金,随后他就带着妻子儿女们来到了万户角,人还没安顿好,就已经开始了工作。

    “哈哈,复康,你看。我说的都没错吧?只要来到了南洋,人们的才能肯定不会被埋没的。”

    拍了拍好友的肩膀,然后吴耀祖说道。

    “虽然来的晚了一点儿,伱来了就好,来了就好,让他们看看我们唐人的本事。”

    “哈哈,似乎你对尤金他们不怎么服气啊。”

    “不是不服气,就是南洋的太空计划,总不能一直都让德裔把持吧,很多人都说,南洋的科学进步,完全是建立在第三帝国的基础上,甚至有人说,南洋和第三帝国的区别,就是南门双星和万字的区别,在科学领域就是纳粹套了一层南洋的外壳,甚至有人说,南洋是“香蕉科技”,总之,在他们看来,我们今天所有的成就,都是利益于流亡的德裔科学家,与唐人无关。”

    对于老朋友的吐槽,乾复康当然听说过。“香蕉科技”,就是外黄内白的意思,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一句话,否认了南洋几十万华裔学者、工程师的功劳,其实,南洋也就只是吸纳了几万名德裔科学家、学者以及工程师而已……

    “我明白。”

    点了点头,乾复康明白了老朋友心里的“怨气”,也明白,为什么在南洋,唐山裔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为什么会那么的拼命,就是为了向世界证明——南洋的科技不是“香蕉科技”,有德裔的功劳,同样也有唐人的成就。

    两个人说话的时候,清场的铃声响起了,发射台附近的人员纷纷开始撤往安全区域。

    “……3、2、1,点火!”

    随着倒计时声的回响,整个发射场的气氛逐渐紧张起来。人们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地锁定在那枚即将升空的火箭上。这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只剩下那不断缩短的数字在跳动着,牵引着所有人的心跳。

    终于,当倒计时归零的那一刻,火箭底部猛地喷出五道炽热的火焰,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它如同一道闪电划破天际,直冲云霄。火光映照在人们的脸上,映出了激动与期待的神色。

    火箭迅速上升,穿越大气层,逐渐消失在蔚蓝的天空中。留下的,只有那渐渐淡去的尾焰和回荡在耳边的轰鸣声。

    “成功了,成功了!”

    面对着飞向太空……不对,应该说是飞到万里之外的导弹,李毅安的嘴角轻扬,在向人们表示祝贺的同时,他的目光却投向了太空,投向了遥远的宇宙。

    今天试射的万户五型火箭,不过只是南洋向太空进军迈出的一小步而已。

    当然了,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赋予了南洋远程核打击能力,南洋已经成为继美国、苏俄之后,第三个具备远程战略核打击能力的国家,也是全世界唯二拥有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

    “是不是应该通知美国一声呢?”

    在离开万户角的时候,李毅安的心里难免有点儿纠结,尽管在心里打定主意想和美国进行一次“弹弹交易”,也就是用洲际导弹换美国的氢弹,毕竟,现在美国是唯一拥有氢弹的国家。

    但是,美国佬现在的氢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

    两年前的11月1日,他们在比基尼岛上的试验的那个氢弹就是重达65吨的大罐子,无法用飞机或导弹携带,因此没有实战价值,只是为了证明氢弹的可行性。

    3月1日,美国又在比基尼岛试爆了第一颗实用型氢弹,代号“城堡布拉沃”,其爆炸当量高达1500万吨TNT,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1000倍。这颗氢弹的体积只有3.8米长,0.6米直径,重约4.5吨,可以用轰炸机投掷。

    也可以由万户五型导弹携带,并且送到10000公里之外。

    “要是用导弹换取共同研发氢弹的门票呢?”

    李毅安在心底盘算着这种可能,在坑盟友的习惯上,美国绝对不愧是英国的亲儿子,英国虽然在“曼哈顿计划”中出力甚多,但是美国仍然在某些关键数据上有所保留,最后英国的原子弹,还是在南洋的技术帮助下,在短期内完成试验。现在想用弹道导弹换氢弹,美国人会不会在技术合作的时候,像对待英国人那样,有所保留呢?

    其实在过去的两年中,南洋和英国一直在合作研究氢弹,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进展并不明显。所以,李毅安才会在这个时候对美国的氢弹技术充满了渴望,但美国会转让它的技术吗?

    其实,为了把美国拉进太空的赛道上,只要美国开口,哪怕是它们不提供氢弹技术,他仍然愿意在火箭技术上提供一定的帮助。

    谁让他需要美国和苏俄进行一场,比历史上走的更远的太空竞赛呢?

    如果美国被远远的甩在身后,会不会导致美国直接破了大防,然后选择摆烂呢?

    当然,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毕竟,哪怕就是印度那样的三流国家,都知道在太空中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