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赫大玉米的狂想(第二更,求订阅)

    第921章 赫大玉米的狂想(第二更,求订阅) (第2/3页)

1000万吨!平均到每个苏联人的身上,就是50公斤!如果我们可以得到肯尼亚,把那里变成我们的粮仓,那么,一直困扰我们的粮食问题,就将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说到这,赫鲁晓夫显得有些兴奋,他甚至站起身来,一边迈着步子,一边激动的说道。

    “到那时,我们的人就再也不会挨饿,再也不用为几块肥肉去排队!”

    或许在很多苏俄高层看来,赫鲁晓夫是一个野蛮、粗俗的农民。但是与其它人不关心百姓的餐桌不同的是,这个看上去很粗鲁,直来直往的家伙,一直都很关心百姓餐的,哪怕是在慈父的时代,同样也是如此。

    在战后主政乌克兰,负责重建时期间,在预感到乌克兰农业无法完成国家计划时,他第一时间派遣考察小组,小组考察研究后向他提交的报告显示当年的粮食产量可能在180万一360万吨之间。而国家的定额是720万吨。感到事态严重的他,于是指示各部准备一份呈送莫斯科部长会议的文件,文件中要求政府发放粮食定量分配卡,将一部分农产品供应给农村居民,并救济灾民。

    对此慈父的答复就是申斥他在文件中所附的数字试图表明乌克兰自顾不暇,粮食定量分配卡的想法荒谬绝伦。要是一般人,面对慈父的训斥,估计就选择沉默了。可赫鲁晓夫随即离开基辅前往莫斯科,向斯大林说明。他的报告准确地反映了乌克兰的状况,慈父最终同意了向乌克兰提供有限的食品援助。但这也使他失去了慈父的信任。后来又怎么憋着性子夹着尾巴做人不说。

    但众所周知,赫鲁晓夫确实非常关心百姓的餐桌,关心他们的住房,当然,这也是为了笼络人心。

    “等到那个时候,所有人都会支持我们!”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很粗鲁,直来直往的家伙,赫鲁晓夫是耿直的,他看来,只要他一让大家生活过好了,自然就有了掌声,有了人们的支持,到时候,谁还会记得慈父呢?

    “我们现在需要收拾伤痕累累的民心,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住上房子,并且吃上肉!”

    面对激动的有些难以控制的赫鲁晓夫,布尔加宁提醒道。

    “那里是英国人的殖民地!”

    布尔加宁之所以会这么提醒他,是因为他非常清楚,苏联绝对不会和英国发生直接冲突的。

    但是如果苏联要把手伸进非洲的话,那么不可避免的就会和英国人发生冲突。

    “是啊,没错,就因为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我们才要帮助肯尼亚人解放他们的国家,为那片土地赢得自由,等到他们获得解放之后,我们可以向那里派遣农业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