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少年扬眉,利剑出鞘

    第269章 少年扬眉,利剑出鞘 (第3/3页)

个所谓绿色二次电池名不符实,可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如果这个技术研发成功的话,也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技术方案。

    在王东来心里评价吴远志教授的电池方案技术的时候。

    又有一位教授站了起来,朗声说道:“刚才吴教授提到了正在研究电池材料,对于这一点,我有一些想法。”

    “首先,我介绍我一下自己,我主要从事扫描探针显微学、电化学和纳米材料科学的研究。”

    “所以,吴教授说自己正在研发高比能电池的材料,我倒是有一点见解。”

    “我目前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就是利用中温转化化学构建空气稳定、锂沉积可调节的石榴石界面,利用这项技术,可以极大地提升电池性能,在材料没有发生多大变化的前提下,利用制造工艺和技术的改进,实现电池性能的提升。”

    “所以在我看来,电池工艺流程的改进也是重中之重,不亚于研发新材料。”

    这一下,不管是主位的陈权院士还是钱毅院士,又或者参会的其他教授都是脸色微微一动。

    刚才的这一番话,看似是没有什么问题,实际上却是暗中交锋。

    吴远志教授刚提出自己在研发新型材料,下一秒,就有人站起来说自己研发出了大概相同的性能电池,并且还在强调电池工艺流程的改进的重要性不亚于研发新材料,这无疑是在拆吴远志的台。

    就在众人沉默的时候,来自复旦的贾瑞教授站了起来。

    “我也凑个热闹,说说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全人类都面临的重大难题,化石燃料有限,若是一直依赖化学燃料,后续资源必然不足,生态环境也会越发恶化,而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体系就是替代品,成为新时代下的各方面各领域的关键节点。”

    “我认为可以研发锂硫电池,锂硫电池比锂电池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且成本更低,环保性更强!”

    然而,话还没说完,就有人打断了贾瑞教授的话。

    “贾教授,锂硫电池虽然成本低,环保性更强,可是由于倍率性能,它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都比较低,距离商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而这一段距离,谁也不知道要用多久。”

    “锂硫电池看似在学术理论上拥有很好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效果,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

    “我相信在场的很多教授都想过研发锂硫电池,但是却都选择了放弃。”

    “原因也很简单,目前的锂硫电池只能应用于小件物品上,根本无法应用到更大的物品上面,就更不要说国家大力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了。”

    “所以,贾教授如果在研究锂硫电池的话,还是趁早放弃的比较好。”

    听到这一番话,贾瑞教授却是温和地笑了笑,淡淡说道:“我们是研究人员,是去搞研究的,如果都和阁下一样,那恐怕就没有什么发明创新研发了。”

    “我一直认为作为研究人员,不怕发现问题,而怕没有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我们可以去改,去学习去提升。但是如果是因为惧怕问题,而选择无视问题,那才是真正的大问题。”

    贾瑞教授也不是好惹的,当场就讽刺回去。

    这样的情况,在场的教授也都是一脸的见怪不怪,并没有什么吃惊的神情。

    学术之间发生争执分歧,甚至是矛盾都太正常不过了。

    毕竟,学术又不是固定的命题作文。

    每个人的研究方向不同,研究角度不同,甚至是相反都属于正常。

    如此一来,学术交流研讨,发生争论分歧,属实是再正常不过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

    陈权院士主动开口了,说道:“我刚才看到唐都交大的王东来教授也在,不妨让王东来教授谈谈他的看法。”

    “王教授,你看可以吗?”

    后一句,是对王东来说的。

    王东来倒是没有想到陈权院士会主动提到自己,但是他也没有怯场,眉毛微微一扬,好似利剑出鞘,锐气逼人,整个人都散发出一股意气风发的气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