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鸡蛋那点事

    第103章 鸡蛋那点事 (第2/3页)

    她有些后悔,为什么要多说这一句话。

    家里虽然最近多了不少票,可是,这年月,谁还能嫌票多不成?

    但家里是婆婆当家,她知道,就算自己说了也是白说。

    因此,齐良英并没有反对。

    “婶,我以后会好好孝敬您的!”李柱子感动的说。

    “都不容易,帮一把的事儿,你的日子过好了,婶子就能放心了!”苏奶奶笑的慈眉善目。

    他们老两口一辈子行善积德,或许就是因为行善积德,家里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苏奶奶因为这样的想法,越发的慈和了。

    李柱子娶媳妇这天,李长庆带着人送了一批鸡饲料过来,正是苏小甜一直想找的骨粉、豆渣等东西。

    苏小甜可乐坏了,有了这些打底,不怕鸡长不好。

    只是,总不能一直指望着李长庆帮忙,还是要想法子自己找路子弄到这些饲料才行。

    苏小甜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去城里寻摸一下,看看有没有法子。

    李长庆因撞见了喜事,又听人说李柱子结婚这事是老苏家的人帮着办的,就连陈子安两口子都来了。

    他便喜滋滋的赶到李柱子家里随了五块钱的礼,美其名曰沾沾喜气。

    五块钱随礼,在红心大队,算是一笔巨额的大礼了。

    毕竟,能随一块钱礼的都是直系人家,一般的乡亲都是随五毛钱或者一碗粮食,几个鸡蛋的。

    李柱子胸前别着一朵小红花,诚挚的端着酒杯子向李长庆道谢。

    李长庆拍拍李柱子的肩膀,十分客气的笑:“咱们都是李家人,说不定五百年前还是一家子,大兄弟别和哥哥客气。”

    他来过红心大队很多次了,当然听说过,李柱子和老苏家关系匪浅,就像是老苏家的第四个儿子一样亲近,他也是因为这个,才愿意多给李柱子面子。

    李柱子也笑了,客气说道:“您是城里人,和咱乡下人可不一样”

    李长庆看看正在与苏长久说话的陈子安,笑道:“有啥不一样的,不都是两只眼睛两条腿?”

    老苏家人热情的招呼李长庆坐席。

    李长庆因陈子安在,便也从善如流的留下坐席。

    乡下的席面,没有啥好的,最好的就是一道肉沫炒茄子和一道鸡蛋炒韭菜,其他都是些自家种的素菜。

    陈子安、李长庆、苏长久、苏爷爷以及大队里几个老人坐在一桌。

    李长庆默默看着,发现陈子安一点架子都没有,与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能友好的说话。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能成就大事的,或许,眼前这位年轻的陈部长,将来前途不止如此!

    这样的发现,让李长庆更加坚定了要与陈子安交好的心思。

    虽然之前的想法被自家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女人给破坏了,但现在补救,应该还来得及。

    一顿简单的酒席,宾主尽欢。

    晚上,陈子安两口子抱着陈元白小朋友与李长庆同一辆车回县城去的。

    而老苏家的人,帮着李柱子两口子收拾了一片狼藉,才回家。

    老苏家的人临走的时候,王翠翠红着脸将一份没有动过,提前预留下来的菜硬塞到了梁秀的手里。

    “三嫂子,大嫂子今天忙,没过来,这份菜劳烦您帮我送过去。”

    梁秀看这羞红了脸的王翠翠,笑了。

    这倒真是个聪明会来事的姑娘,只盼着能好好与李柱子一起过日子。

    聪明人的日子,过的不会差到哪里去。

    一千五百只鸡在养鸡场里,乐坏了王香花,也忙坏了王香花,她带着大队长安排的几个大姑娘小媳妇在养鸡场里忙碌着,劲头十足。

    这些鸡崽子在王香花全心全意的照顾下,小鸡崽子见风长,到了金秋十月的时候,都已经长到差不多成年鸡的模样了。

    而这些时间,苏小甜也没闲着。

    她在读书的时候,又摸到了一本养鸡方面的书籍。

    这本书比之前她看到的书还要系统全面,补足了之前一本书上面欠缺的内容。

    学习了这一本书之后,苏小甜算是对养鸡这门学问有个系统的掌握了,而且,她现在有系统加持的融会贯通的能力,可以说是理论上的巨人了。

    经过梳理之后,她将现阶段能用的一些技术教授给了王香花。

    王香花自从开始负责养鸡场的工作之后,苏小甜说的一些理论知识她根本不能理解,如此几次之后,她终于体会到了不学习的坏处。

    因此,她抽空就会学习,不管多忙,每天晚上大队里组织的扫盲班肯定参加。

    且她去扫盲班,和其他人还不一样,她每次都十分认真的听上面的老师讲课,而不是像其他妇女一样,坐在下面聊天做针线活。

    除此之外,在养鸡场的时候,她也会向苏小草、苏小梅这两个初中毕业生请教一些问题。

    “小梅啊,你看看,这个字是咋读的?我记得你们给我教过,我怎么就忘了?”

    “小草啊,咱们这养鸡场一天的消耗的鸡饲料是怎么算的?我这脑子不好,咋又给忘了?”

    苏小梅和苏小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