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地中海之梦 第85章 职业农民、亚历山大、进京

    东地中海之梦 第85章 职业农民、亚历山大、进京 (第3/3页)

作为一系列军事哨所保护交通线;最后,这些城市还可以在当地传播希腊的文化和风俗。在建立这些城市时,工程师们首先会在选定的地点上划定其大致边界,再确定卫城的位置,并挖掘壕沟、建造城墙来对城市加以保护,逐渐增强其防御能力。完成这些工作之后,马其顿人便会邀请周边居民入城定居,赋予他们一定优待,并提供驻军保护。亚洲大量的人口也很快就能够将这些地区发展成富饶之地,亚历山大所挑选的筑城地点也总是非常优秀,直至今日也还是价值千金。更重要的是,能够用间距不大的设防城镇覆盖整个作战线还具有很重要的军事价值,因为在这些道路上经常有信使、援兵、军用辎重等物资来回运输。后面我们也将看到这些要塞是何等有效。

    建立起尼塞弗尼乌姆城之后,亚历山大便在当地渡河进入了美索不达米亚。照阿里安的说法,在行军时亚历山大将“幼发拉底河和亚美尼亚置于自己左侧”,也就是说他是在向北朝阿尔米达前进。由于这条道路地形更为平整,给养和饲料也比较充足,因此经常作为行军路线。万人大撤退中希腊佣兵们所走的那条沿幼发拉底河直接通向巴比伦的道路则已经被波斯人蹂躏殆尽以阻止亚历山大直接向这座都城前进。更重要的是,幼发拉底河平原要比底格里斯河高地更为炎热。按照色诺芬的说法,幼发拉底河上那条沙漠道路十分缺乏给养,对军队通行而言条件极差。另外,大流士可能还专门命令手下部队蹂躏了底格里斯河高原以外的一切道路,以便将亚历山大引入他所希望的决战场。毫无疑问,这位波斯大王非常急于求战,肯定会乐于看到马其顿人向自己的方向前进。对于战斗的胜负,此时他要算是信心十足。

    亚历山大原本打算向尼尼微附近、今天被称为旧摩苏尔的地方前进,但他从俘获的波斯侦察兵口中得知,大流士正带领着一支大军停留在底格里斯河上。虽然与波斯军队决战正是亚历山大的主要目标,但他更希望在开阔地上进行一场会战,而且他也认为在波斯大军虎口下渡过如此大河并不明智。为躲避敌军干扰,亚历山大决定向更加靠近上游的地点前进,以便在抵达底格里斯河时可以不受对方阻拦。不过由于河水湍急且渡口深达士兵胸部,亚历山大在渡河时仍然遭遇了不少困难。要知道,在波斯语中,这条河被称为“箭”,其流速在今日为每小时6英里左右。必须提及的是,按照通常观点,骑兵的涉渡深度不应超过4英尺,步兵则不应超过3英尺。为减缓水流,亚历山大在上游方向用马匹排成了一条屏障来减缓水流,下游也布置了一队骑兵拦阻那些被河水冲走的士兵。为鼓励步兵们过河,亚历山大身先士卒,将武器举在头顶涉渡而过。有些士兵互相拉着过河,最终没有一个人在河水中丧命。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在大军渡河的历史上要算是最有趣的例子之一了。

    而就在亚历山大渡河的时候,李宁也已经来到了他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地方,那就是大宋王朝的权力中心汴京城。

    这个时候的宋朝还没有4个都城,但已经有的三个在历史上都还算小有名气,首先,是从周朝就开始,作为华夏文明中心的西京洛阳,这里地理形势紧要,虽然交通不是很便利,但作为辈分首都确实再合适不过的,当年宋太祖就曾经想要迁都到这里来,无奈他的地理条件实在是不利于水上运输,也就无法汇聚太多的繁华,因此被那些贪图荣华富贵的傻帽们给阻止了。

    沙漠们认为,燕京城才是个好地方,因此它成为了宋朝的东京,这个东京并不是倭国的首都,而只是东部的京城而已。

    至于南京应天府,虽然和明朝时期的南京应天府同名,但并不是江苏南京,而是河南商丘,这里是宋太祖骑兵的地方,所谓龙兴之地,因此而有京城的待遇。

    数年之后,大宋帝国还将会拥有另外一座陪都,那就是主要防御北边辽国入侵的北京大名府。

    但现在这种称呼还没有,至于辽国,现在其实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存在。

    这一点其实就连李元昊也看得明白,在他起兵造反之后,做出了最为重要的选择,就是联合辽国一起打击宋朝。

    辽国在军事上本来就对宋朝具有优势,而西夏与辽国同样属于游牧民族,因此天然的可以联合起来对抗中原王朝。

    至于辽国,当然也乐意见到宋朝受到威胁,甚至早就做好了从中牟利的打算,因此他们将以一位公主,虽然极有可能是名义上的公主,嫁到了西夏,以此达成和亲和同盟。

    这毫无疑问让李元昊的胆子变得更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