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第十八章 (第2/3页)

子。

    但事关家里人的安危,因此再慎重些也不妨事。

    “三娘,你看这么些可够用?”

    “明日的够了,只怕晚些还要劳烦大郎过来砍柴。”

    “应当的应当的。”他摸着脑袋憨憨一笑,半点脾气没有。

    “三妹怎好如此麻烦他?”看着刘大郎挑着竹篮子远去的身影,二娘很是不赞同。

    “眼下客栈还缺人手,我有意招他过来,此时自然要多看看。”

    这一批送来的多是半大的孩子,总不好叫他们一味的做恁重的活计,因此叶霓说得也在理。

    翌日一早,不等刘大郎上门去问,那陈家阿公的儿郎们就驱着牛车给他们送了过来。

    陈二郎道:“三娘,这是我家阿公打制出来的,你瞧着合心意么?”

    “闻着怎得还有香气?”

    “这木材是我家阿公专门挑选的楠木,自身的香气可以避免虫蛀,石头城都没几家用上这般好的木料。”

    叶霓想得长远,自然在基础建设上下了狠功夫,被现代理论洗脑的她深知服务的重要性,家里的帮工平日里除了做豆腐晒豆干外,就是接受她的员工培训。

    好在这批帮工都是半大的娃娃,对新事物接受也快,眼下都要能上岗了。

    “唔,这批我很满意,不知床具何时能到?”

    “床具是我阿兄在拉,他做的是个驴车,比我慢些。”

    见叶霓满意,这陈二郎也是喜不自胜,要知道自家虽说名声在外,但一年到头主要的营生不过就是做些板凳腿卖卖。

    若是自家接住了叶霓这大订单,那以后自然就不同了。

    叶霓道:“桌椅的样品我很满意,就按照这个打制吧,数量上也没甚变化,二郎放心。”

    桌椅都打造的这般好,想来床具也不差什么,她爽快地与人谈起了生意,“等二郎归家后仔细算算账,我不日也要去城里一遭,届时结清尾款。”

    陈二郎以为她要用物什来换,便道:“也没甚要紧,等打造完再给也不迟。”

    “我这里还有一两银子,就先充作定金罢。”

    除开自己到处抠出来的一两银子,叶霓还欠着关外商贾一屁股货,可以说开设客栈一事,是把她榨得两袖空空。

    但她生性如此,只有舍得花钱舍得投资,才能挣更多的钱,这显然与这时候人们的想法背道而驰,因此虽说二娘见了只皱眉头,叶霓也还是给了。

    倒是那陈二郎,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钱,连话都说不清了。

    “三娘当真?”

    “当真。”

    正逢陈家大郎驱着驴车赶来,叶霓便将两人安顿好,又倒了些烧热的豆浆给两兄弟。

    “大郎一路辛苦。”

    “不比二郎,那牛车走得恁快,实在熬人。”

    陈大郎这话半点不假,这时候不比现代,没有地暖没有空调,棉花也尚未传入中国,家家户户盖的还是芦苇被,这样的严冬,几乎都靠硬生生的熬过去。

    这陈家两兄弟饮下豆浆,个个都惊奇。

    “我只知仓河村人人会做豆腐,却没饮过这般甘甜的浆饮。”

    “恁重,背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