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 鄂版金川有创意,奈何吴军有臼炮~

    474 鄂版金川有创意,奈何吴军有臼炮~ (第3/3页)

的火炮,又分3类。

    一类是加强版劈山炮。

    一类是将军炮,1000斤至3000斤不等。

    最后一类是冲天炮(臼炮)。

    ……

    金川之战的情报很详实,吴军内部曾参与此战的军官就有好几个,可确定情报无误。

    既然无误,

    就可以直接照搬。

    所以,林淮生并不担心所谓的碉楼,

    他更担心襄阳,还有汛情。

    如今,夏季已进入末期。

    总体来说,今年湖广江西一带风调雨顺,没有旱灾没有水灾。

    但是,

    还是要时刻警惕,防止老天爷杀个回马枪。

    吴军在江西已经吃过一次亏了,不能再吃第二次。

    长江、鄱阳湖、修水等水域都布置了专门人手盯着,每天观测3次水文数据(深度、流速、以及浑浊程度)。

    ……

    停滞了数日的第2军团在得到了臼炮支援后,立即发起进攻。

    这一次,

    在山谷和山脊线一起行军。

    以部分散兵掩护炮兵沿着山脊线艰难行军。

    吴军臼炮在设计之初,

    军工署就考虑了机动能力,尤其是离开骡马后的纯人力机动,方形底座和两根硬木棍相结合。

    4名汉子即可抬起,行军灵活。

    散兵们四周散开,负责开路警戒。

    山路难行,消耗体力。

    每隔一刻钟就换一组汉子抬炮。

    1个时辰,

    其中3门臼炮终于机动到了合适位置——海拔500米的孙家垴。

    ……

    一名炮兵准尉伸出右手大拇指,用跳眼观测法粗略测距。

    对面山坡叫水井岩。

    两边高度接近。

    但人想走过去殊为不易,两座山坡中间隔着一道宽度50丈左右的山谷。

    碉楼内,

    新军也发出了惊呼:

    “对面有吴贼!”

    “开枪~”

    铅弹嗖嗖的飞来,准尉连忙躲到一大块石头后,石块被打的砰砰作响,碎片飞溅。

    他却不紧不慢的掏出一本小册子,对着数据开始苦思冥想~

    ……

    抛物线弹道难估算。

    不过,

    花了半盏茶的功夫,他还是琢磨出了最合适的角度和地点。

    在他的指挥下,

    3门臼炮分2处布置。

    其中1门布置在山石之后,进行超视野跨射打击。另外2门布置在稍远的平缓处,躲避碉楼火力。

    清军碉楼高6丈,4层。

    子母炮布置在最下层,抬枪在中层,火绳枪在最上层。

    炮手们只听得子弹咻咻咻~

    碉楼就没停止过倾泻火力。

    ……

    “报告准尉,一切就绪。”

    准尉扭头,

    看着散兵队带队的士官:

    “你们先集火一轮,听到你们枪响,臼炮就开火。”

    “是。”

    没一会,

    散兵们用线膛枪对准对面的碉楼枪眼齐射一轮,肉眼可见,表面石块有烟尘腾起。

    是否有敌人伤亡未知。

    ……

    几乎在同时,

    炮兵准尉从山石后起身,盯着碉楼。

    3门臼炮同时开火。

    15磅重的炮弹划出优美的抛物线,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地!

    全部打歪。

    准尉在电光火石间记住了炮弹落点。

    然后快速蹲下。

    大声指挥手下炮手,如何修正角度。

    碉楼内,

    清军迟来的反击也如期而至。

    子母炮的霰弹轰击,造成了开阔地1名炮手受伤。

    ……

    第2轮炮击,

    准尉没敢露头观察,在听到了巨大的动静后才敢欣然露头。

    果然,

    对面的碉楼,从顶部往下垮了四分之一。

    “好,太好了。”

    “继续轰他们。”

    臼炮的威力恐怖如斯。

    准尉又寻了一处山石,躲在后面观察炮弹落点。

    这次,

    他学精了,要求轮流开炮。

    这样他才能观察到落点,方便修正。

    ……

    一发炮弹落在了碉楼后面,烟雾腾起。

    他连忙大喊:

    “少装4两火药。”

    又一发炮弹落在碉楼左侧,他连忙大喊:

    “向右1度。”

    想让己方的大炮长眼睛,主要在于培养优秀的炮兵观察哨。

    意识到这一点后,

    陆军部甚至严令各军团,

    炮兵无论军阶高低,在任何情况都不许参与冲锋。

    若火炮损毁或者炮弹用尽,

    军团指挥官应尽力将炮手撤下,而不是编入步兵序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