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箭之意境、金捻采药

    第428章箭之意境、金捻采药 (第3/3页)

他蛟射弓,随手放了一箭,便将那头足有山丘大小的妖物当场镇杀。

    肉身碎裂,妖血如雨倾盆。

    也正是那一箭,让他道心都差点破碎。

    谁能想得到。

    自己苦心孤诣修炼的箭术,还比不上他随意拉弓一发。

    “笑什么?”

    “陈某都看在眼里,还能专程过来笑话一句不成?”

    陈玉楼摇摇头,方才那箭,就算不足以射杀蛟龙,但老龟乌衣、南盘江鼋鼍以及六翅蜈蚣那等大妖,绝对抵挡不住。

    “那没有。”

    老洋人连说不敢。

    这话就有些过于诛心了。

    “前辈遗泽,好好参悟,等修行到了,箭术绝对能够突破极致。”

    拍了下他肩膀,陈玉楼温声道。

    “是,陈掌柜,我明白。”

    两人简单聊了几句,陈玉楼又随口问道。

    “这几日都不见你师兄,是已经闭关了?”

    “对,师兄前日通宵看过李前辈那本修行随笔,说是有了些参悟,所以连夜闭关,想要试着突破凝丹。”

    老洋人也没隐瞒的意思,认真回道。

    听到这话。

    陈玉楼不由点了点头。

    一行人中,在修行天赋上,最为惊人的当属花灵,其次便是鹧鸪哨和白猿,至于罗浮,那已经超脱了寻常人的范畴,不在讨论之列。

    而花灵这几个月时间里。

    心无旁骛,一意修行。

    鹧鸪哨的话则是一心多用,又四处奔波,少有闲暇静心修行。

    如今终于有了机会。

    以他的性格,不闭关反而不正常。

    凝丹。

    便是金丹。

    两大修行体系中皆是存在。

    陈玉楼深知,只有一炉水火炼就金丹,方才能够称之为大修,也正是因为亲身经历过,方才更能感同身受。

    “那最近,你就多留些心思。”

    “道兄还不曾到辟谷之境,修行事小,别出了什么岔子。”

    “陈掌柜放心,这些我都知道。”

    话及至此,陈玉楼再不打扰,对老洋人而言,接下来也是关键时机。

    融会贯通。

    甚至举一反三。

    在箭术修行上才能更进一步。

    谢绝他的同行,陈玉楼独自沿着石阶朝山下走去,白泽静静地矗立在一块青石边等候着,见他下来,眼神不由一亮。

    “走了。”

    “不能耽误了正事。”

    招呼了它一声。

    白泽点点头,身形轻盈的跟在身后。

    只是……

    才走了几十步。

    它忽然察觉到了什么,停下脚步,扭头往后看了一眼。

    这才发现,老龟乌衣不知何时也跟了上来。

    虽然身形惊人。

    犹如一座巨大的青山。

    但走在石阶上,却是一点杂音都无,甚至连气机都敛藏无影。

    要不是出自本能的嗅觉。

    或许到了山崖下,它才会知道。

    只是,它不知道的是,乌衣才是有苦说不出,按理说,身后那么重的伤势,没有个一年半载,想要恢复几乎不可能。

    尤其那头天凤留下的气息中火意惊人。

    不断蚕食着血肉妖气。

    让它痛苦不堪。

    方才它还在幽泉深处闭关,陡然察觉到陈玉楼气息从一旁经过,它哪里还不知道,转眼已经过去半月。

    今日就要采摘大药。

    它又岂敢缺席?

    半个月时间里,对它来说,比被镇压在锁龙井中三百年时间还要煎熬。

    明明再无封印锁链,也无人看管盯着。

    几百步外,便是茫茫洞庭湖。

    但它甚至连逃走的念头都不敢有。

    泥丸宫中那枚灵种,就是悬在头顶上的一把刀,随时随地都会要了它的小命,乌衣怎么敢逃?

    见白泽面露惊奇。

    乌衣懒得理会。

    这小白鹿不知人心险恶。

    迟早要被姓陈的吃得骨头渣滓都不剩。

    垂着脑袋一路跟上。

    片刻后。

    一人两兽,便抵达了悬崖外。

    纵身踏空而过,悬在绝壁那道裂缝之外,陈玉楼凝神看了一眼,果然如乌衣所言,当日还是六叶,如今那株黄精上,分明又多出了一叶。

    只不过那一片新叶,无论色泽还是大小,与先前六叶都有着明显的差别。

    但……

    与当日相比。

    此刻黄精周身所散发的灵气,却是数倍不止。

    若不是有他刻下的阵法笼罩。

    这等大药成熟,绝对会引来无数山妖水精窥探,然后厮杀争夺。

    不过,如今却是注定属于他的机缘。

    “乌衣,怎么采摘?”

    面对大药,陈玉楼却没有贸然轻动,而是抬头望了眼山崖上的老龟。

    面对他的询问。

    乌衣不敢迟疑。

    迅速从身后龟壳里取出一只明晃晃的金器,朝他抛了下来。

    “陈……陈先生,需以金捻子,小心从地下整株挖出,才能不至于让灵根逃走,药性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