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烟花三月

    第118章 烟花三月 (第2/3页)

一片石之战后,由吴三桂的关宁军带路,顺利入关,李自成带着大顺军撤出京师,京师顺势被清军占领,随即,多尔衮命令全军马不停蹄,对大顺军进行全方位打击,数月的战事,清军进展极为顺利,原先北方的明军各种投降,大大强加了清军仆从军的兵力。

    到弘光元年三月为止,清军在西北几乎是大获全胜,在此之前,在崇祯十七年年底的时候,清军已经占领了北直隶全境和山东全境,山西全境除西南一角之外几乎全部沦陷。

    随即,从正月初四开始,清军乘胜追击,对陕西各处发起猛烈进攻,誓要摧毁大顺军的老巢。多铎和阿济格两路并进,十几万大军从山西保德州强渡黄河,进入陕北,两日攻下榆林,南路军直扑潼关,十三天便攻下了这座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古城。

    李自成放弃西安,经蓝田县、商州,通过武关退入襄阳,同时不甘心自己即将失败的结局,竟然放出话来,要水陆并进攻下南京。

    李自成进了襄阳,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原先盘踞在襄阳一带的左良玉部被大顺军逼得无路可走,作为平贼军的大军头,左良玉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竟然起了抢先夺取南京,自己清君侧,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美梦。

    彼时的左良玉,虽然不敢跟大顺军正面交战,但是左良玉麾下兵马不下三十万,虽然大部分都是乌合之众,但也有精兵数万,从湖北地区沿着长江东进,声势极为浩大。

    左良玉拔营,让南明朝廷大为震动,此刻南京正在爆发激烈的党争,太子案一案,让南京人心惶惶,各党之间的纷争达到了顶峰。谁知道这个时候左良玉会东进,名义上的首辅马士英急调江北四镇二十多万兵马迎战左良玉。

    可是这一动作却被多尔衮看在眼里,江北四镇迎战左良玉,清军这时候不正好可以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多尔衮从顺天府八百里加急给西征大军,让他们停止对大顺军的追击,以汉军镶红旗梅勒额真孟乔芳为陕西三边总督,带领一票清廷的西北地方军政官员从事善后事宜,把多尔衮和阿济格的军队全部抽调出来,云集河南、山东一带,准备南下攻明。

    清军三路并进,主力是多铎部,以明廷降军和汉军八旗为先导,实际兵力十一万,号称二十万,从洛阳至商丘,旋即南下扬州。又有阿济格领兵八万,从陕西直接尾随李自成的大顺军进入商洛和邓州,随时南下进攻襄阳,如果进展顺利,可以直取江西。

    最后一路是由清军驻扎山东的固山额真准塔率领,这一部兵马较少,仅有两万人马,但是明军大部分主力都被左良玉和中路军、西路军吸引,准塔部可以沿着运河水陆并进,攻入徐州,顺便消灭明军刘泽清部,这一路是东路军。

    别看准塔只有两万人马,但这两万人堪称精锐中的精锐,准塔麾下是正白旗大军,摄政王多尔衮正是正白旗出身,正白旗是他的本家,跟皇太极侧重两黄旗不同,多尔衮上位后,小皇帝年幼,清军的大部分资源都给了两白旗,如今的两白旗跟皇太极时期今非昔比,特别是准塔麾下的正白旗大军,可谓是兵精粮足。

    三路人马齐头并进,直扑南明小朝廷,而此刻的南明,对即将到来的威胁根本没有全面的认知。

    到了扬州码头附近,前方探路的小船倒是回来了,立刻有士兵上了旗舰,禀报道:“少帅,扬州城外有不少兵马集结,局面有些混乱,不知所谓何事。”

    “哦?”郑森和高衡对望一眼,都觉得有些奇怪。

    高衡立刻提议道:“不如这样,大船全部留下,我们乘坐小船过去,只带贴身卫士,带上号箭,若是有什么特殊情况,发号箭让大船来接应也不迟。”

    郑森点了点头,觉得可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