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清军来袭上

    第120章 清军来袭上 (第2/3页)

任民育也是补充道:“督师忧国忧民,我等皆佩服他的为人和气节,奈何局势复杂,这些军头一个个飞扬跋扈,大有架空朝廷的趋势,江北四镇四大军头不听督师节制,督师只能亲自出征,这实乃我大明朝廷不幸。”

    高衡插言道:“总兵大人、知府大人,末将倒是觉得,左良玉等人不足为虑,其手下兵马虽号称数十万,但精锐数量不多,大部分都是乌合之众,朝廷法理在南京,且有数十万大军拱卫南京,左良玉连流贼都打不过,更何况官军。”

    刘肇基道:“高将军说的是,但实际上,本将以为,朝廷真正的威胁并不在左良玉,而是在北方,在建虏,江北四镇四个军头,表里不一,若是他们反水,长江以北将无险可守。”

    任民育也是忧心忡忡道:“不瞒郑将军,实际上,督师大人并不放心江北四镇,派出不少探子潜入江北四镇,甚至是收拢了江南的锦衣卫,安插了一些眼线在江北四镇军中,从最近一段时间的报告来看,恐怕是不容乐观。”

    郑森和高衡对视了一眼,按理说,这属于朝廷和扬州的军事机密,任民育对一个客兵将领这么说,是不是有泄密的嫌疑。

    实际上,郑森他们不太清楚的是,不是任民育想跟他们说这些事,而是史可法的督师衙门已经没有办法了,病急乱投医,在得知郑森到来的消息之后,任民育就跟刘肇基商量好了,看看是否能在郑森这里打开突破口,争取一下郑芝龙的支持。

    扬州本来就是靠海的海港,若是福建水师能出兵相助,史可法手上就会多一支可以机动的力量,从眼下的局势来看,江北四镇明显是靠不住的,那就只能调靠得住的兵马来了。既然要请人家帮忙,就要展现出一定的诚意,任民育也就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于郑森听了。

    高衡问道:“怎么个不容乐观?”

    刘肇基道:“江北四镇之中,二刘有跟通虏嫌疑。”

    刘肇基说的二刘,就是刘良佐和刘泽清,实际上他说得不错,历史上,刘良佐和刘泽清都投降了清朝,反而是黄得功和来自闯军的高杰对明廷忠诚。

    史可法不是没有发现二刘通敌的迹象,只是两人手握重兵,若是把这层窗户纸给捅破了,可能会逼得二人向敌军投诚,并且他们虽然发现蛛丝马迹,但是没有一锤定音的证据,史可法便无法发难。

    任民育补充道:“最近建虏在北面不断调动,刘泽清跟建虏的来往更加密切了一些,这不是个好兆头,刘泽清是扬州的屏障,若是淮安丢失,扬州就会直面清军的攻击,要知道,扬州兵马全部加起来才两万不到,即便全部收缩到扬州府城附近,恐怕也抵挡不住敌军的攻势。”

    几人正在说话,忽然外面传来了一阵骚动,只听见有刘肇基卫士的声音传来,“你现在不能进去,总兵和知府大人正在见重要客人,有什么事情,稍后通禀。”

    “不行,我一刻也等不了,这是来自淮安府十万火急的消息!必须立刻让总兵知道。”有人争辩道。

    刘肇基皱了皱眉头,他刚才吩咐过了,郑森是重要客人,在他商谈期间不要有任何人打扰,怎么还是有人不懂事。

    刘肇基抱拳道:“本将出门看看。”随即起身一把拉开了大门,只见门外两个卫士交叉阻挡着一个风尘仆仆的士兵,看样子是个塘马,只见其手中挥舞着一个红色的信封,想要突破两个卫士的封锁。

    刘肇基知道红色信封意味着什么,虽然不悦,还是道:“放他过来,上前说话。”

    卫士分开,那塘马哭丧着脸,冲到刘肇基身前道:“军门,淮安府急报。”说完,递上了手中信封。刘肇基对卫士道:“带他下去休息。”便拿着急报回到了室内。

    “我们回避一下。”郑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