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小蝶惶恐,陈大牛:我颜值比较高

    第一百九十二章:小蝶惶恐,陈大牛:我颜值比较高 (第2/3页)

刻,卫恕意正坐在张桂芬身旁,见明兰这般跳脱,不由得摇头道:

    “跟你说了多少次,在你舅妈面前要有礼数。”

    张桂芬笑道:“无妨。”

    顿了顿,她看向明兰,道:“我虽然是想你,但这次,却不是因为你来这儿。”

    明兰好奇道:“不是因为我?也没听说你想我娘亲的时候,特意跑来看看啊?”

    张桂芬笑了笑,看向卫恕意左右,问道:

    “上次来寻大姐,见大姐身旁有个一等女使,名唤小蝶的,今儿个怎么没有瞧见她?”

    卫恕意道:“知你前来,我特意让她从后院出去,到街上去买郑记糕点了。”

    郑记糕点在汴京颇具名气,不做赘述。

    张桂芬这才方知,原来是与那叫做小蝶的丫头错过了.

    “大姐,我每次来您都那么客气,您这里的茶点,我也是爱吃的。”

    卫恕意道:“那可不行,你好不容易来一次,怎好意思让你尝那些粗茶淡饭?”

    张桂芬每次来,她都是竭尽所能的招呼,什么贵又好,她便差人去买什么。

    就生怕有几样糕点或是茶水不合她的胃口。

    为此,卫恕意专门花大价钱买了一些茶叶,平时不舍得喝,明兰要是偷偷喝一点,还会被她教训。

    就是想等着,哪天张桂芬前来的时候泡上一些。

    如今卫恕意也很少做什么吃食了,明兰又爱吃她做得饭。

    但每次哀求许久,卫恕意都不一定做。

    可张桂芬只要来,哪怕卫恕意手上有着千头万绪的活,也会亲自下厨。

    而每每此时,明兰总能大饱口福。

    索性,明兰每次想吃自家娘亲做得饭菜时,总会差人去请张桂芬前来。

    张桂芬在卫恕意这边待遇高。

    同样,明兰哪次去英国公府,不带回去一些名贵首饰,张夫人总觉得缺些什么。

    哪怕明兰坚决不要,事后,张夫人也会差人送到盛家去。

    比如,明兰在张府吃到一个很好吃的糕点,只要她说出好吃两个字,未来半个月,在盛家,都不愁吃不到那种糕点。

    一来二去,明兰都有些害怕去张府找张桂芬玩了。

    “大姐,近日您可听说有关你小弟的一些事?”

    张桂芬询问道。

    卫恕意若有所思道:“自是听说了一些,小弟在东南肃清了倭寇,京城里的百姓,都在夸他是大英雄”

    “这几日,朝廷还特意下了旨意,要让小弟在东南筹建水军我也不懂这些,但也觉得,此事影响极大。”

    要不然,盛竑那厮,也不会动了利用明兰的心思。

    张桂芬点头道:“平日里大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竟也知道这许多。”

    “说起来,也是卫家哥哥身边的一名袍泽兄弟,叫林兆远的,不远千里来京城向官家送东南奏报。”

    “要不然,这东南水军,怕是难以筹备起来,卫家哥哥的大志,只怕一时半刻,也难实现。”

    二人言谈间,明兰亲自做着茶百戏,想着一会让张桂芬品鉴一番。

    卫恕意微微颔首道:

    “这林将军,我是知道的。”

    “当初小弟死守雁门时,就是他前来送信,当时可将我吓了一跳。”

    明兰插话道:“当时娘亲觉得我舅舅定是遭遇了什么不测,一连苦了数日,身子也消瘦了不少。”

    倘若卫渊真的死了,明兰心中会毫不犹豫的认为,自家娘亲,怕是也会落得一个郁郁而终的下场。

    毕竟,那时卫恕意还怀着木哥儿。

    原来是知道林兆远,这就好办了许多想到这儿的张桂芬,直言道:

    “大姐认为,兆远兄弟这个人如何?”

    卫恕意心里生出疑惑,好端端的,问这个作甚?

    但对于张桂芬的问题,她一向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林将军是个老实人,踏实能干,跟在小弟身边多年,值得信任。”

    闻言,张桂芬面色一喜,道:

    “这林将军也老大不小了,他唤我一声嫂子,又唤您一声大姐。”

    “您看,咱们姐妹两个,是不是要为他寻个亲事?”

    寻亲事?

    卫恕意好奇道:“这是我小弟的意思?”

    张桂芬摇了摇头。

    卫恕意道:“那你怎会对他的事情这般上心?”

    张桂芬干脆直言道:“兆远兄弟相中了一女子,大姐不妨猜猜,是谁?”

    卫恕意忽然想起方才张桂芬说起‘小蝶’,又知扬州时,小蝶对林兆远有意,下意识开口道:

    “林将军相中的女子,是小蝶?”

    张桂芬点了点头,“不愧是大姐,一猜即中。”

    如果不是林兆远得地位越来越高,卫恕意早就想撮合小蝶与他了。

    只是,以如今林兆远得身份,比盛竑都高。

    如何去说?

    也就是林兆远不像盛家这般树大根深,能接连出两位进士,又有盛家大房为依托。

    要不然,林家早就超过盛家了。

    一些正儿八经寒门出身的进士或是将领,论底蕴,是远远不如像盛家这种官宦之家。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林兆远军饷,一月零零散散的,有近三十两左右。

    盛竑一年俸禄是两万贯,折合银两,一个月大概十六七两左右。

    但盛竑儿子每个月都能有四五两银子的零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