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第2/3页)

是那一年,那一年山人12岁,从此“画心为牢”、从此“不务正业”、从此“一蹶不振”,内心的世界始终都在“自我反思”之中,就像2002年春山人写下人生的第一首《无题》的诗:

    青松悟道天然性,伫立山中正念观。

    雨打风吹全不怕,只留翠绿世间传。

    隐隐约约之中好似看到了什么,又好似什么都没有看到。所以,直至参军入伍、直至加入顺丰。

    山人才恍然大悟看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真实体会,如是山人才知晓原来山人的大学是在军旅生涯,山人的大学毕业论文题目是《在顺丰速运五年的实习》,这一切的铺垫方才是主要的导火索,引爆了山人进山养鹿的决心与动力。

    那么山人为何会决心养鹿呢?

    恰如昔山人有云:

    观音度我千年后,此世屾山养鹿人。偶入缘中书见解,随心《易》道悟红尘。人心皆有烦恼,因心造就所有,故而身亦烦恼。身心具有烦恼,方有红尘飘渺。若能身心达健,红尘即是极乐。红尘路极乐心,心坦然身调和。烦恼本是灵山智,妄意因何肆意之?若能心开石化后,身心本就一如之。以此一如,本来清净。再入红尘,筑梦未来。毫无烦恼,尽是晴空万里。人云因何故?其妙在本心:妄行妄取在妄中,唯此清净可贯通。化烦为智心所生,菩提本智在其中。故,人身难得今已得,愿君清净住红尘。(癸卯年观音菩萨圣诞日申时撰)

    山人有决心与有动力来养鹿,主要还是源于养鹿能实实在在的能够给人们带来益处,这不是山人一面之词,这是从古至今所有古医大德的一致见解,因为“鹿浑身都是宝”。

    所以山人带着一颗军旅大学培养的心,有恒心、有毅力的从一点一滴做起,一路风雨泥泞走过来,穿梭于孤独与宁静之内,守护于大山与四季之中,凝视过远方、回眸于心田,从无休止的凌乱之中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故而山人自2018年决定养鹿以来,至今5年过去了,特别是在2021年养鹿的最低谷期,山人处于走投无路的状态下,最后是依照《易》的思维从困苦中走了出来,也就是经历那次最低谷期,山人才真正意义上的打开20年“不易”的“画心为牢”;也就是12岁的“心结”,在32岁时才真正意义上的解开。

    弄懂了这些以后,受《易》而启发,故山人当时写了一首《树之立》的诗:

    吹风时欲起,定志最为真。

    树立三十米,扎根九丈深。

    2021年12月29日亥时(作)

    随后的日子里,整日住在山中,受《易》而启发,不敢说醍醐灌顶,然其受教一二,就又即兴写了一首《出山赋》的诗:

    吾觅新欣路,屾沟艺学仙。

    冉冉升妄蓄,归位益勤谦。

    万物皆师长,神魔共考官。

    吉凶已不在,善恶化人间。

    猛虎留深涧,游龙宇宙观。

    低头思大道,举首望云天。

    实践出才智,空灵得慧贤。

    千言成二论,九鼎兆皆安。

    大业族宗给,何如自己添。

    贫穷多造酒,富贵尽陈年。

    世事谋生计,拳心定略边。

    八方无上宝,正坐内丹田。

    伟业星星火,燎原烈烈先。

    乘风风不止,建德德行乾。

    岁载时时事,从来业业全。

    丝丝丝条条,乱乱乱连连。

    树立当修气,实仁有果甘。

    君得喜在对,舍者笑开颜。

    养鹿为直取,绵延断易难。

    三十今立志,赋诗好出山。

    2022年6月7日午时(作)

    所谓出山者,实乃是其心出山,走出那座困惑不堪之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