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近在咫尺的老家

    第一章近在咫尺的老家 (第2/3页)

新家,却苦了孩子......。

    红旗轿车穿过八车道,这里,应该是益林镇通往马家荡的交叉口。进入乡镇公里的四车道,已经进入杨集镇的地盘。路东灯火辉煌处熠熠生辉,阜宁南站四个大红字样,引人注目。确原来,这里是省道和乡镇公路的交汇处,屹立着一座呈东西走向的高铁站。一条巨龙一样的高架铁路,从头顶向东西两边无穷大的延伸。

    看得出,天色渐晚,红旗小轿车一刻不停。虽然进入乡镇公路,有些心急的车主,还是稍微降下一些速度,继续狂奔。“请注意,你已进入测速去,请降低车速!”导航的及时提醒,吓得驾驶员急忙退档减速,进入每小时60公里规定模式行驶。她下意识的看一看路两边的行人,三三两两散步的老年人,时不时站着瞭望,好像等她开车擦肩而过。

    老年人傍晚吃过晚饭,走出来散散步,自从有了这条公路,一年四季在路两旁散步的人,成了一道风景线。可别小看现在乡村公路,马路两边到处郁郁葱葱。什么橘子树、黄桃树、梨树、果园、大棚依稀可见。正常情况下,从阜宁南站开车到马家荡,也就40来分钟。开着开着,前边地平面凸起。

    印象中的洪流大桥,向南大约三公里处,便是马家荡的正中心的代表性建筑马良寺。从马良寺开车向南500米,便是自己老家住的地方。那是一座坐落在东西大堆上的几乎孙姓人家,面南三间红砖青瓦大瓦房,外加两间厨房面东,同样是红砖青瓦。马上就要到家了,心情肯定有点小激动。

    从县城出发,到老家马家荡,也不过区区60多公里。为了孩子读书,在县城买了一栋房子三室一厅,120平米也就70十多万。有人说,离家这么近,不就是一脚油门的事。听起来好像是这么回事,不是千里边疆,万里远洋,难来难去。你可知道,作为一个二孩的宝妈,早晨5点起床烧饭给上初中的大孩子吃。

    送他上学之后,顺便走菜市场买菜回来,中午烧给五岁的小姑娘吃。

    然后,将她送到托儿所,7点钟之前去学校的宿管处上班检查宿舍、打扫卫生。11点20分下班,开着电瓶车手忙脚乱一阵子。赶到家生火、煮饭、炒菜、将晚上要吃的的菜烧好放进冰箱,以备大儿子放学回来吃完饭赶着去上晚自习。1点钟之前,必须赶到学校继续自己的工作。

    检查宿舍打扫卫生没有,床铺、衣服、被子、以及个人生活日用品放置是否整齐、整洁。对一些不合格的宿舍,自己帮助整理好。并写下留言条,告诉孩子们错在哪里,该怎么去纠正。每天从事同样的的一做事情,举一反三,百做不厌,是她的工作职责。和学校的孩子们打交道,由不得她有半点疏忽。

    忙到下午六点,带着小女儿下班回家。整理好晚饭,7点还要送儿子进入补习班。9点准时去接他回来.这档口,来来去去忙碌这必须带着五岁的小姑娘。哪怕走下楼梯去楼下小店买一包食用盐,都得背着她,比搀着她走路要快些。礼拜天她也没有办法闲着,因为15岁的儿子上初三。中考在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做家长的最大愿望。

    加班加点补课,哪怕花光自己每个月所有积蓄,在所不惜。大的零花钱,小的零食,加之自己和孩子们的一年四季衣栏服饰,她当宿管的每个月三千五百块钱,省吃俭用,还是避免不了每个月月底捉襟见肘。你说,虽然离老家百二八十里地,回家一趟说起来容易,坐起来实在是太难了。尽管自己也能开车,可你得有多余时间不是!

    很多人不理解,你们靠在家里,回老家看看老人,不就是一两个小时的是吗?这话说的,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站着说话不腰疼。你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