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大巴车上的美梦

    第十一章大巴车上的美梦 (第2/3页)

因为输精管被切断,形成坚而不挺的局面,完全符合结扎后的症状。所以,她试探着问李俊芳:“老公,你是不是瞒着我去做了结扎手术了啊?”

    李俊芳被问,也知道瞒不下去了。

    他略带自卑的点点头:“嗯啦!我要不这么做,他们就要将剖腹产的你拉到手术室,开第二刀了,不是舍不得你嘛!幸亏是我,要不然落下后遗症的就是你了。你说你又是坐月子,又是结扎,那身体不夸了才算怪。落在我身上嘛,好歹我是个男人,身体抵抗力要比你的强。”

    梓桐尹一听,不但不感恩老公,反倒火冒三丈:“你,李俊芳你为什么不和我商量再做决定啊?凭什么两个人的事,你一个人做主?所谓两口子,不就是什么事都相辅相成,互帮互助吗!你倒好,有什么权利一个人做出决定!既然你什么事一个人算了算,那你为什么还有找女人啦!”

    说完,梓桐尹嚎啕大哭。

    她直到现在才算明白,为什么李俊芳总是自卑的和自己度过每一个夜晚。

    哪怕她再怎么激情四射,换回来的总是李俊芳的草草了事和敷衍的应酬。对梓桐尹来说,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她们俩再也没有过那种结婚时的心潮彭拜。难怪,自己每一次的欢天喜地,总是被李俊芳的应差式的对付过去。

    每一次过后自己老公总是唉声叹气,确原来老公背着自己做输精管结扎手术。

    老公经常腰酸背痛,自己还认为是老公在结婚前瞒着自己是个病殃殃的身体呢!她之所以哭得这么伤心,是因为自己差点误会老公李俊芳。实质上,他们俩都没有错,要说错,那就得找那个时代提倡计划生育的人。

    自己脑残,被人忽悠了,祸害多少国人。

    多少人因为计划生育被搞得妻离子散,倾家荡产。多少人被响应计划生育政策,因为结扎费了自己的身体,给家庭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独生子女,如果是生个男孩子,还算是谢天谢地,属于天大的幸运。如果是像梓桐尹和李俊芳夫妻俩一样,生出个女孩李湘怡,那麻烦事多得去了。

    我为什么要这么说:那不是信口开河。要知道独生子女,如果是个男孩,出远门算不了什么。女孩子外出,做父母的心里总有一种不安全感。

    大千世界,千奇百怪。

    女孩子出远门,被人算计的几率要比男孩子多得多。所以,宁愿将姑娘养在门下,也极不愿意她出远门,是大多数生女孩父母的心愿。再说了,像李俊芳和梓桐尹这样的家庭,也不是非得令孩子们外出打工赚钱不可。

    那是因为,他们家也不只是差钱。

    对李湘怡生出来就娇生惯养,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已经成为李俊芳和梓桐尹的一种习惯。

    老两口来到马家荡承包养殖场,唯一的小姑娘自然也带到马家荡来了。

    要说这位能吸引孙道良的小姑娘,她是谁,不说,我不说读者也应该猜出来了。对,你猜对了朋友,她就是后来成为孙道良妻子的李湘怡。李湘怡全天候和爸爸妈妈泡在鱼池蟹塘里,是因为在她的周围,没什么年轻人和她共频,或者说志同道合。

    哪怕是刚认识她的孙道良,和李湘怡也是貌合神离,内心世界各异。

    在农村种田和搞养殖的人家,你根本找不到年轻人的影子。有作为的年轻人,或者说有想法的年轻人,都到千里之外的京沪广打工去了。宁愿待在城市里躺平,也不愿意回老家靠种田为生,乃是因为社会遗留下来的两极分化的不公平矛盾所致。

    李湘怡没办法,她是爸爸妈妈的独生女。

    爸爸妈妈背井离乡来到马家荡,为的是谁呀?还不是为了她李湘怡么。老两口累死累活,百年之后的所有,不是她李湘怡又能是谁的呢?所以,既然爸爸妈妈都在为自己奋斗,他李湘怡有什么理由不去传承爸爸妈妈通过经验琢磨出来的养殖手艺呢?

    或许,除了对爸爸妈妈为自己的付出报以感谢之外,李湘怡对自己的将来有了定位。

    尽管和爸爸妈妈在无人不靠的马家荡沼泽地,圈地办起养殖场。

    孤独寂寞冷,一年四季长相随,李湘怡还是坚守在爸爸妈妈身边,始终如一。拖网捕鱼,撒网捞蟹,李湘怡是紧随爸爸妈妈其后。正是因为心目中有了对养殖业的传承理念,她才决定生活在狂野的沼泽地上,哪怕一张白静静的脸蛋,被野风吹得黝黑、开裂。

    在蟹池鱼塘,能让李湘怡接触到的人,莫过于那些开着运输船,开着大卡车到鱼塘装鱼装蟹的鱼贩子和蟹贩子。

    尽管这些人经常和她爸爸妈妈喝得烂醉如泥,有的甚至倒在他们家床上就睡。这些人,文化素质极低。个人修养,也一团糟。污言碎语,不堪入耳。爸爸妈妈为了和他们做生意,只能附和,要么投其所好。

    李湘怡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十有八九将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

    他们都是些四五十岁中年汉子,和她李湘怡都是隔代人,没什么共同爱好,共同语言。虽然李湘怡处在对异性的渴望中,只是难得一见鱼塘、蟹池有年轻人的身影。不知道是因为他们害怕吃苦耐劳,还是因为年轻人的志向远大,对农村产生畏惧和嫌弃。

    对在和农村、农业、农民打交道的时候,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但是,自从孙道良不请自来,尽管他比自己大十多岁,小姑娘李湘怡对孙道良还是有点一见钟情。可能是作者判断有些过早的缘故,如果说李湘怡对孙道良有点感兴趣,倒是名副其实。亦或,是因为李湘怡一个人在芦苇荡呆久了,世面上的东西,只能在网络上和外界接触。

    可那都是虚拟的世界,没有切身体会的感觉,是寮不起一个人兴致。

    至少,我们的故事主人公李湘怡,他就是这么认为。

    甭管李湘怡是否有意向,人家孙道良是双管齐下,一箭双雕。他既想得到李湘怡他们家养殖场的养殖经验,又想得到李湘怡的爱情。加之自己又不差钱,孙道良这个人也不吝啬。在这一点上,李湘怡爸爸妈妈也愿意和这样的高智商的人相处。

    对他们俩说,孙道良相当于城里人。农村人见到城里人,当然是崇拜的啦!何况,那孙道良是二军大的高材生。

    以前的农村人不都是这个样吗?他们宁愿不相信自己,也绝对不可能选择不去相信有能力的人。

    爸爸妈妈对孙道良的崇拜和青睐,或多或少对李湘怡起到错误的疏导作用。亦或,是他们和孙道良相处愉悦给孙道良在李湘怡心里留下美好的一页。孙道良应该能从李湘怡眼神里看得出对他的垂青和爱慕,但是,他就是无动于衷。

    孙道良是谁呀?

    他可是情场上的老手了。

    对来自二军大的医生护士,他都不费吹灰之力的忽悠和欺骗,何况像李湘怡这样的未见过世面的黄毛丫头。

    他故作镇静,开始在一家承包养殖场失败的场地,和马家荡村领导签下一年的承包合同,自己一个人静悄悄的开始选择养螃蟹。说来不怕人笑话,一个门外汉,只凭道听途说,一知半解选择养螃蟹,你说这个人阿是胆大妄为?

    但是,在李湘怡爸爸妈妈的循循诱导下,孙道良还就赚了。

    不但没有像人们预测的那样,血本无归,他或多或少赚了几万块。

    一年下来,他除了收获了开始办诊所花费的几万块,自己回到老家并没有损失多少。最多,也算是个包赢不亏。第二年,孙道良并没有继续在老家选择养螃蟹,在自己盈利的情况下,他毅然决然选择背起背包行囊,去到南方的城市深圳打工。

    为什么选择去深圳打工,这里面和李湘怡他们家买了孙雨晴的老宅基地房子有关联。

    暂且不必讲,带以后在慢慢叙说。现在,我们只能告诉读者,那孙道良是怎么将李湘怡忽悠到手的经过。说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