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谈公心?重私利!

    第161章 谈公心?重私利! (第2/3页)

笑话也让他们笑了,苏闲说的也足够让人深思了。

    “那么与之相对,能力越小,责任也就越小。顾人先顾己,没道理自己还吃不饱,就要为民分忧了。”

    对他而言,没有落到实处的,终究是一场空谈。

    她也只能叹道:“大秦曾有甘罗,我大明或许也有少年甘罗。”

    还是太小,年纪小,就能再度塑造。

    帝王之心,难以动摇,纵然是苏闲刚才所说的那些,就算再有远大的前景和未来。

    明天,太阳会继续升起,国子学的大门,会依旧打开。

    崇宁公主说的肯定,常菁便看向她。

    因为这宝钞印版外流之事,圣上的决定能慢一些,甚至,出现逆反心理最好!

    如此想着,他们也看着苏闲。

    朱元璋沉吟良久,忽然闭上双目,手指不时轻扣扶手,嘴中不时喊出的三字,却是让一旁的马皇后听得真切。

    马皇后徐徐一叹,夫妻良久,她自己都非常清楚,这位大明的皇帝,最看重的是什么。

    等着后者回过神来后,她就准备立刻出手。

    苏闲无奈道:

    “先生们或许有如此高的觉悟,但百姓都是俗人,相信这天下人,包括我在内,九成九成九成九……都是俗人,可没有那么高的觉悟。”

    常菁无奈一叹,这当初救了她命的孩子,她是真不愿意看到其因为父亲受到牵连,那可真是无妄之灾了。

    苏闲则是神色一动,胡惟庸的动作,比想象的更快!

    而此刻。

    常菁和徐妙云共同看去,其嘴上没把门的,头脑也简单,还没嫁过去,就想着给夫家谋一个好前程。

    “招苏闲为驸马?”

    “人心趋利之下,我大明的国祚,恐怕也要动摇!”

    “先圣教化天下,所谓:公心、公道、大义、大利,所行所往,皆是为公。大明治理民间,同样是需要百姓尊行公道!”

    话说的没错。

    转瞬间,她们这一边的气氛,又重新变得凝重起来。

    “大嫂四嫂要是不相信,那我就不说了。不过我可提前说了,我这个办法是真有效果的。不说那苏贵渊了,总之那苏闲我敢保证,半点事情没有,不仅如此……以后照样还能在我大明朝,如今天一样,谈及国事。”

    “先贤的话,你是这么理解的?”李希颜恼怒无比,他从很久之前就发现,苏闲这小子对很多先贤之语,理解的不是有偏差。

    李希颜已经被说的怒不可遏,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气的脸色涨红。

    “要不然……哼哼,等着被其父牵连吧,这可是我苦思冥想想出来的办法,你们看着办吧。”

    嗯?

    对此,朱元璋虽然有些惊讶,但却似乎并不意外。

    “起兵反元,建立新国的事情,那时候饿肚子的陛下真的想过吗?不都是实力壮大、兵强马壮,引得有才德武备者纷纷来投之后,才逐渐有了争夺天下的力量?”

    “同理,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这句话并非是什么强加别人身上的责任,而是实力到达一定程度后,就会自然而然出现的描述。”

    一一一.二五三.二一八.三七

    “我倒是有办法。”

    “咱们犯事,不归国朝管,是归宗人府管的。”

    什么高屋建瓴,说出一系列似是而非的公心公道。

    种子已经在朱元璋的内心里种下,至于到底什么时候生根发芽……

    “此子今日所说的官收官解、一条鞭法、甚至还有这人心向利之说,简直发人深省。”

    但当话语响彻到耳边的时候,刚才和苏闲争吵的李希颜,却是沉沉一叹,叹息之中的可惜,隔着数十米都能感受到。

    “先生说先贤云,我也能说先贤云。”

    然而苏闲却看向刘三吾。

    此话一出。

    然而就在这时,崇宁公主却是眼神一动。

    刘三吾的这番话,也让朱元璋猛地警惕起来。

    “先贤也说了,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当话题到末尾的时候,这里的一切,也该结束了。

    “而按照你所说的,世人皆重利,此为利益,乃私利。”

    朱元璋显然也已经看到,此刻皱眉看去。

    苏闲仿佛真的将话说完了,闭口不再谈及。

    此刻,常氏太子妃身边,燕王妃徐妙云沉思许久,也不由得惊异道。

    “但这可是丢掉了印版,当朝百官怎么会容忍此事?父皇就算有心,也恐怕……恐怕并不会和当朝百官作对,更何况父皇自己就很震怒!”

    “如果罪名坐实,不是丢掉印版,而是其真的和外面有所勾结,贪利自己放出去……”说着,徐妙云也不说话了。

    就像是从朱元璋的内心中萌发而出,他赫然转头,看向苏闲。

    “好!有你们这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