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火炕与馒头

    16 火炕与馒头 (第2/3页)

冻死的老人和孩子,有这么一个火炕,晚上睡觉能安稳不说,白天家里的妇人也可以继续织布——这又是一笔收入。

    在郑桑看来,这样的好事儿,过来给她干活那是本分!

    不然,凭什么给你们?

    钟家大母也是这么想的。

    一清早,她就出来忙活着打扫庭院,劈柴煮豆,累得额头都出了汗。

    烧火的孙媳忍不住想帮忙,直接被她赶了回去。

    “你有身孕,还是多烤烤火,少弯腰。”

    孙媳的年龄也不算多大,十五六,头胎,现在腹部微微鼓起,看起来是孕中期,五六个月的样子。

    和徐三差不多,钟家大母家的日子过得也是紧巴巴的。

    都是土里刨食的人家,又没什么营生可做,不穷才怪。

    不过,穷和刻薄,那是两码事。

    孙媳有了身孕,原本需要她干的活计,不少都被钟大母揽了过去,现在人显了怀,砍柴啊,挑水呀这种事情,更是碰都碰不得。

    像徐三那样的人,到底还是少数。

    都穷到这种地步了,一家人还那么勾心斗角,那日子怎么能过的下去?

    昨天,她跟着郑桑去她家,那金晃晃的铜钱,暖乎乎的火炕,一下子就印到了钟大母的心里。

    钱不必多说。

    那火炕真是个好东西啊!

    冬天的夜里,冷的人直打哆嗦。她们全家只有白絮被御寒,这东西能有什么用?还是冷的鸡皮疙瘩都起来,盖这么个炕,就算是不发豆芽,对全家人来说也好啊。

    要求是要去给她家盖土房?

    那算什么事!

    别的没有,他们家一把子力气还是能出的。这么轻松的条件,不答应就是傻子!

    至于里正会不会对她们家有意见?

    郑桑可是叫了十来户人家,合起来一百多号人呢,就这么多人,有意见他也得憋着。

    无师自通法不责众的徐大母,将煮熟的豆子倒进陶罐里,准备给自己丈夫和儿子送去。

    郑桑公平,每家盖炕顺序抽签决定,一家盖两个,男女分睡,多余的地方拿来发豆芽。

    她们家运气好,抽到了第三。

    就是现在的土都冻上了,刨起来费劲,也没那么快干。

    韩牙倒没闲着,先给第一个打好泥,烤着,现在已经在给第二户人家打泥。

    这样,正好便宜了她。

    自己得赶紧把饭送去,好回来帮儿媳们挖土。

    说不定到了下午,韩牙就到她们家来了。

    她想着热炕,又想着豆芽能够赚到的钱,以及外邑整整齐齐的十八间土房,悠悠叹了口气。

    当初自己怎么就没有带着全家跟过去呢?

    只是,再想这个也没必要了。

    还是自己家赶紧盖火炕赚钱要紧。

    抱起来热乎乎的陶罐,徐大母再次嘱咐自己的孙媳:

    “莫再出去帮你婆母,你在家好好呆着,也别省木柴,那火盆还是要烧的,光盖被褥暖不起来!”

    孙媳低垂着头,没反驳钟大母。

    心里却在打定主意,要继续多纺出点布来补贴家里。

    韩盈正在工地巡视。

    亲妈一口气喊过来十多户人家,就算是他们家还有男丁在服兵役,剩下也有三四十个男人过来干活。

    来的这些男人,也就比外邑在的男人少了十个左右。

    这些人都有劳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