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西进!

    第104章 西进! (第2/3页)

占领洛阳,从而获得洛阳武库的无数兵器、军械!”

    “而后,大王可以派出部分兵力,向西到函谷关外施压长安,其余兵力则回头向东,慢慢处理梁王的睢阳。”

    ···

    “如此一来,大王据洛阳武库,食敖仓之粟,据山河之险,以令齐、赵、淮南,乃至燕、代等诸侯。”

    “朝堂大军纵是有心驰援睢阳,也根本无法从函谷关东出,只能向南绕道武关。”

    “——如此,我大军虽未入关,却也是天下底定;大王,已为东帝矣。”

    “但若是逢城必下,一路打、一路走——就这么磨磨蹭蹭到了睢阳,也还是要攻打睢阳的话,等长安的车骑大军抵达,只怕大事去矣……”

    不出所有人意料:将军桓霸的发言,依旧是那么的兵行险着,又那么的出人意料。

    但若是在几十年后,某位霍姓冠军侯,听到吴将桓霸这番发言,必定会激动地握住桓霸的手:知音啊!

    知音!!!

    轻装奔袭敌后,绝对是冠军侯霍去病的成名绝技。

    很显然,吴国小将桓霸,虽然没有冠军侯那天生自带的卫星定位系统,但在用兵之道的理解上,却是和那位不世出的天才颇有些不谋而合。

    可惜的是:吴王刘濞,并非历史上的汉武大帝。

    将军桓霸,也没有像冠军侯那般,拥有君主的绝对信任……

    “太险了。”

    “如果绕过沿途的所有城池,万一被断了退路,我大军当即便是粮道、退路皆绝,不日溃散。”

    “还是稳妥起见,攻下沿途的所有城池,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朝睢阳稳步前进吧……”

    不得不说,对于小将桓霸的提议,吴王刘濞,很心动!

    尤其是桓霸所描绘出的那个画面——雄踞洛阳,占据武库,就食敖仓,向西施压函谷,向东围攻睢阳,号令关东,以为‘东帝’的景象,让刘濞颇有些神往。

    但虽然心动,刘濞也终不再是当年,在太祖刘邦身旁鞍前马后,冲锋陷阵的小将。

    ——刘濞今年,已经六十二岁了。

    让这个年纪的人,再去做一件收益极高,风险却也极大的事,显然不大现实,也不符合人性。

    见刘濞否决了自己的建议,小将桓霸并没有如往常那般,谦逊的表示‘是我太年轻了,想的不够周到’;

    而是焦急地再上前一步,满是迫切道:“大王!”

    “大王正在做的事,留退路又有什么用呢?!”

    “难道大王攻不下睢阳,还能引兵回到广陵吗?!!”

    “至于粮道被绝——只要攻下敖仓,大王又何需粮道、何需从吴地千里迢迢的运粮?”

    “若不尽快堵住函谷关,待长安朝堂派出大军东出函谷,驰援睢阳,大王的事,又如何能成功呢?!!”

    言辞恳切的一番话,见刘濞仍不为所动,桓霸当下再一急。

    “眼下,朝堂或许已经派出了大军,想要驻扎在荥阳敖仓!”

    “但长安到函谷关,东西相隔千余里,只要大王采纳末将的计策,便必定能抢在长安的大军前占据敖仓!”

    “——敖仓即下,关东人心必定会偏向大王,关中也同样会人心惶惶!”

    “得了敖仓,大王便不必再考虑粮道,再进攻洛阳,占据武库,而后近逼函谷……”

    说着说着,桓霸的语调便从一开始的急切,慢慢低了下去。

    此时的桓霸,正怔怔的看着堪舆前,吴王刘濞那已背过身去,佯做观察堪舆,实则已经不想搭理自己的身影……

    这,还是桓霸第一次,被吴王刘濞如此对待……

    “大王?”

    许是桓霸这一声‘大王’喊得哀戚,又或是吴王刘濞,真的被桓霸说的有所动摇;

    最终,吴王刘濞还是回过身来,神情满是复杂的看向小将桓霸。

    “桓将军的提议,如果成功了,确实可以一举鼎定天下。”

    “但如此大的回报,是伴随着同样巨大的风险的。”

    “一旦不能成功,我大军,便会陷入关中朝堂大军、关东梁王军队的两面夹击之中。”

    “——我大军,并非堂堂正正的王师。”

    “一旦陷入包围,军心、士气都会很快崩溃,从而彻底溃败。”

    ···

    “桓将军也说了:只要拿下敖仓,我大军就再也不用担心粮食、粮道的问题。”

    “——连将军都能想到的浅显道理,长安朝堂的百官、功侯,难道就没人会想到吗?”

    “万一此刻,荥阳敖仓已经有重兵驻守,该怎么办?”

    “我大军一路疾驰,遇城便绕——连睢阳也绕了过去,结果却发现荥阳敖仓有重兵驻守,难道还能退回到睢阳以东吗?”

    说到最后,刘濞终还是不忍太打击自己的‘幼虎’,便象征性的望向帐内众将。

    “诸位老将军认为呢?”

    本就对桓霸年纪轻轻,便得吴王刘濞如此信重而心怀不满,如今得了机会,众吴将自是顺着杆子往上爬。

    “大王所言甚是!”

    “桓将军虽有些天资,却也只是个没见过血、没上过战场的孩子罢了!”

    “对于军国大事,又能提出什么有用的建议呢?”

    “如此大事,大王自当依仗我们这些老将,才更稳妥……”

    虽然对众将所言不甚认同,但刘濞也还是微微点下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