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8章 推柴

    第058章 推柴 (第2/3页)

负重地将它们各自放好,若有所思地带上阮策走到了对面的炒茶房。

    推门而入,赵小川便看到了七口整齐排列的炒茶锅。

    这些锅炉,是先前许铁匠按照赵小川所给的图纸,花了半月之久打制而成的。

    赵小川走上前去,拿了一块帕子从始至终,将七口锅炉擦了又擦。

    不知为何,虽然锅炉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要求让许铁匠打制的,但不知为什么,赵小川总觉得这炒茶房似乎欠缺了什么。

    至于到底欠缺什么,赵小川也说不上来,只是隐隐中觉得缺少了一件极为重要的配置。

    阮策见赵小川忙着干活,自己也不好意思闲下来,于是,他又钻到门外,将一些柴火扔上推车,从柴房推着柴火送到锅炉旁。

    一来二去,两人各自分工,很快将炒茶房里的准备工作完成得漂漂亮亮。

    原先,因为考虑到炒茶房和摊晾房紧挨在一起的话,容易使摊晾房的温度升高。

    这样既破坏了摊晾萎凋的条件,又因为摊晾房室内昏暗,若要从里面抬茶到炒茶房就又难免视线受阻,导致一些磕磕绊绊的意外。

    所以,赵小川在开始布置院落和房间的时候,就用心良苦将它们分门别类,各自归置到适合的地方。

    至于杀青后的茶叶,又将被放置到紧挨着炒茶房的房间里。

    这个房间被赵小川简称为“捻房”,相对其它房间来说,这里面积最大,四面通风,而且院落独立,配有一个最大的晒场。

    人们一旦将茶叶炒制出锅,就只管用编制得严丝合缝的簸箕将它们小心盛好。稍待片刻,便又采用人工的方式来进行揉捻。

    揉捻是最吃人力的制茶工序,一般来说,普洱茶的手工揉捻须经两次。

    初次揉捻实在茶叶杀青摊晾后进行,初揉的目的在于使炒制出锅的茶叶揉成条状,茶汁渗出后将茶叶继续摊晾在阴凉的地方,直到二日清晨又继续复揉。

    揉捻不可完全使用蛮力,揉捻的手法要求动作弥形、圆活、完整、连贯协调、刚柔并济,从而使得茶叶均匀受力,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