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万死不辞

    第二十一章万死不辞 (第2/3页)

候才发现了电,而有了电,所有的工程都大幅度的展开。

    特别是信息传递这一块,有了质的飞跃。

    也就是说没有电,信息传递想要加速,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不过他就算是有心也是无力。

    电这种物质发现便是极其偶然,他想要用科学工程去研究,他也没能达到那个实力。

    不过对于研究电这个事,杨俨却是志在必得。

    “罢了……”

    杨俨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俯下身继续批改着奏折。

    ……

    国库亏空一事,让杨俨深深的知道了这封建经济制度的缺陷。

    传承了数千年的重农抑商制度,或许在他这里也应该做出点改善了。

    不过老化也是有经验的,以农为本,是一个国家的根基。

    想要更改经济制度,那就必须先在农业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加以改革。

    因着这个观念,杨俨极速下达了对于农业的改革相关措施。

    取消田地税,人头税,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操作。

    再然后便是大兴农桑。

    不过这里的大兴农桑可不是让全天下的人都去种地。

    而是让每片土地高度集约化集中化,农副产品数量也急剧增加。

    不过凭借着现在的工具和农业生产技术,想要极速的增加也不太可能。

    所以杨俨首先要做的便是打破家与家之间的隔阂。

    他抽调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田间地头组建了以10户人家为一间的农友社。

    这农友社的设立,实际上就是把大量的人力物力集中在一起,让他们组成一个团队能更好的集中土地。

    所有人在这个集体里所挣到的东西都是分配合理的,同时政府方面也会加入微量的工资。

    杨俨能够确保的就是调动每户农民的积极性,同时扩大他们在一起的合作力量。

    要知道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

    还有其他种种废除了很多关于农业不利的措施,可以说得上是使用了更少的人耕种更多的田地。

    甚至于为了表明自己对这方面的重视,杨俨还专门在朝中开设了一个农桑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