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一章:传庭死,明亡矣。不死,亦亡矣!
第六百七十一章:传庭死,明亡矣。不死,亦亡矣! (第3/3页)
孤要挟玄德以令云长!
……
【十月,李自成攻克南阳并屠城。】
【闰十一月,进攻汝宁,保定总督杨文岳手上无兵,坚持一昼夜,城破被俘。】
【李自成喜欢有骨气的人,好奇道:“先生是朝廷重臣,自当保守气节,只不过时势若此,意欲何为呢?”】
【杨文岳道:“我只恨无兵杀你,今日死了,还说什么呢!”不日,杨文岳被处以炮决。】
【崇祯十六年(1643)正月,李自成围攻承天府,知府开门归降,义军烧了嘉靖帝父母的显陵。】
【随后进逼汉阳,左良玉撤至芜湖。】
【五月,李自成派军攻打郧阳,被孙传庭派军救援击退。】
【六月,孙传庭升为兵部尚书,总制应、凤、江、皖、豫、楚、川、黔剿寇军务,继续总制三边,铸督师七省之印。】
……
天幕上。
潼关。
千年斑驳的雄关之外,再次迎来催人的风沙。
残阳之下。
『李』字旗伴随着硝烟随风飘扬。
绛红色的锦袍将军看着对面的大旗,回忆往昔。
他再次微夹马腹,战马抬蹄。
一人一马,向着对面旗下的兵营最后冲杀过去。
……
【七省督师,全国两京十三省,孙传庭管了近一半,这足见此时除了他已经再无可用之人。】
【孙传庭所背负的,不是半个国家,而是整个时代。】
【他自知前路艰辛,打算背水一战,花了当地大量人力物力,制造一种可以携带火器的战车,名曰“火车”。】
【为了凑集军饷,孙传庭要求陕西的富户捐钱,恰逢灾荒,富户们怨声载道,纷纷认为孙传庭拥兵自重,无时无刻不想把孙传庭赶出去。】
【他们不光这么想,还付出了行动,不停上疏朝廷,说孙传庭“玩寇糜饷”。】
【面对朝廷的不断催促,孙传庭顿足叹曰:“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然大丈夫岂能再对狱吏乎!”】
【他知道这次肯定是有去无回了,带领一支还没训练好的队伍打李自成纯粹是找死,但是他怎么能再次忍受狱吏的羞辱呢?】
【果不其然,九月,这支明军被李自成全歼,孙传庭冲入敌阵战死。】
……
{崇祯九年时,孙传庭靠着天时地利击败了高迎祥。}
{崇祯十一年时,孙传庭在潼关将李自成打到只剩十八骑。}
{他万万也想不到,仅仅过了五年,他就在潼关被李自成以天时地利击败。}
{上天给予他的,最终又以同样的方式收了回去。}
{自此,明朝最后一个能担重任的将领,带着明朝最后的精锐,在中原大地化为尘埃。}
{孙传庭本进士出身,却能文能武、勇略超群,以一腔热血弃笔从戎,投身军旅。}
{可惜,时代证明了,倒下一个闯王,还会有另一个站起来。}
{传廷死,明亡矣。这句话其实并不准确。}
{因为孙传庭可以战胜高迎祥,也可以战胜李自成,但他战胜不了时代。}
……
大汉·武帝时期
“他为什么赴死呢?”
小刘据不太明白,这世界有什么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吗?
刘彻则目光复杂。
“原因很简单,打了败仗,按崇祯皇帝的脾气以及之前对将领的态度,肯定是斩首。”
“与其像袁崇焕那样屈死,不如马革裹尸……为国尽忠……”
小刘据依然不懂。
“为国尽忠……那秦末呢?”
刘彻沉默不语。
此时此刻,他不得不承认,赵匡胤的养士百年之策确实厉害。
哪怕君视臣如仇寇,臣依然以德报怨……
“清净中正之道以失去。”
“偏乱之事不可尽述也。”
小刘据觉得阿父今天怪怪的。
刘彻则再次沉默片刻。
他下了软榻,在卫子夫与小刘据奇怪的眼神趴在榻下,从下面掏出一个木盒。
刘彻盯着木盒良久,然后缓缓打开。
“据儿,过来。”
小刘据跳下床蹲在刘彻身边。
刘彻指着木盒里的东西,道:
“这是文帝当年写的《老子》注释,朕今日传给你。”
卫子夫人都懵了。
这东西……你就一直放在榻下!?
放屁股底下!
你也不怕哪天被人偷咯!?
……也对,他榻下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还有……文帝的经文注释……
天下谁人不知文帝善用黄老之道!
卫子夫在努力维持面上的淡然,但藏在袖子里的双手却不停颤抖着。
刘彻看着盒子里的竹简,脸上浮现一丝怅然。
自己看不上黄老,最后却发现……
黄老之道才是真正的治国之道……
皇帝不折腾,就是对天下最大的功德了。
刘彻摸着竹简,叹气道:
“飞龙驾着云,腾蛇乘着雾,一个比一个厉害,可要是云收雾散了。”
“那龙蛇和蚯蚓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
【因为找不到孙传庭的尸体,崇祯怀疑他逃跑,不给抚恤。】
【四年前,卢象升的结局也映在了孙传庭身上。】
【而明朝在中原最后一支能打仗的军队,就这样被消灭了。】
【李自成率军越过黄河攻打山西,除了在代州、宁武关遭到周遇吉的顽强抵抗之外,其他各地明军纷纷投降,九边中的大同、宣府的边军也投降了,通向北京的道路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