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大明亡于1644年
第六百七十三章:大明亡于1644年 (第2/3页)
们“细酒肥羊、纨罗纻绮”,吃好喝好穿好。}
{所以真正能打的也只有这些少数由主将重金豢养的亲兵。}
{而这三千人在关外辽西走廊都有价值数百金的土地、庄园,现在让他们把自己的财产全部扔了入关,总要把他们安顿好,财产损失总要设法弥补,还有依附在他们土地、庄园的人口就更多了,也要安顿好,一百万两银子恐怕还不够。呢。}
{三千家丁……的确是比一般总兵强得多,满桂战死时身边就一百家丁。但这和满清比就差太多了。}
{也难怪当时在南方的葡萄牙人认为一万多精锐葡萄牙士兵就可以占领中国,假如不考虑九边的精兵,内地的守备部队确实不堪一击。}
{关宁铁骑来不来,其实都很难有什么大改变,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为了保卫财产和家园,他们与清军作战时意志顽强,但也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士兵拥有关外的土地、房屋这类不动产,所以让他们抛弃关外财产入关勤王,代价极为高昂。}
{问题也是如此,他们放弃了恒产入关,能不能还有那个心气也难说啊。}
……
天幕上。
一名宦官对着一名老者道:
“国丈是皇后娘娘的爹,当今老泰山,与大明休戚与共,更应为表为率。”
“万岁爷并不难为国丈,只需国丈拿出十万两。”
老臣眼角嘴角一起下拉,摆出一副哭丧相:
“老臣哪有这许多钱呀!”
宦官嘬了嘬牙花,笑道:
“国丈广蓄家产,如果这天下姓了李,您这千万之富可守得住?”
老者无力摆手道:
“老臣实在没得,没得……老臣全家勒紧裤带,捐……捐一万两。”
宦官笑容一僵,淡淡道:
“宫内有名有姓的公公都各捐了五万两。老皇亲捐一万两,拿得出手么?”
“那,阁臣们捐了多少?”
宦官一时语塞:
“咱家只知道,首辅魏藻德捐了五百两。万岁爷让前首辅陈演捐,陈演哭穷未捐。”
……
【崇祯发出捐款号召后,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来到户部,热泪长流,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四百两银子。】
【崇祯得知后,给他赏了一个“锦衣卫”之职。】
【相比这个捐出全部身家的老人,那些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就很不堪了。】
【哭穷、耍赖、逃避,把自家锅碗瓢盆拿到大街上练摊,在豪宅门上贴出“此房急售”……】
【崇祯的岳父周奎十分有钱,崇祯也知道他有钱。】
【三月初十,他派宦官徐高上门拜访周奎,先不提钱的事,一上门就给周奎封侯,然后说,皇上希望你捐十万两银子,给大家带个头。】
【周奎马上哭得死去活来的,说:“老臣安得多金?”】
【举例说家里穷得只能买发霉的米吃。】
【他坚定的给皇帝女婿的计划打了个一折,只肯捐一万两。】
【崇祯帝听徐高回复,于是把数额从十万两变成两万两。】
【周奎眼看糊弄不过去了,于是进宫去找女儿周皇后求援。】
【周皇后深明大义,也要求父亲深明大义,为权贵们作出表率。】
【周皇后拿出五千两银子给父亲。周奎又干了一件事:他捐出三千两,另外两千落入自己腰包。】
【最后他总计捐出一万三千两。】
【在这次皇帝哀求权贵们捐款救国的运动中,总计募捐二十万两。】
……
{崇祯的岳父成了个典型了,几乎所有有关明末的书电影关于这方面都会提到他。}
{实在是因为太奇葩了,崇祯让他捐银不肯,自己女儿捐银还从中贪污,李自成一来,直接抄出现银五十三万两}
{都一个德行,一个个都哭着喊着没钱,李自成上点手段后,个个几百倍的往外吐银子,到头来捐的最多的是太监群体。}
{七千万白银……这帮狗日的真有钱啊……}
……
北齐·文宣时期
高洋现在越来不越服气。
相比这些人,自己简直正常的要命!
李祖娥很不明白。
“堂堂的国丈,为什么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是不肯伸出手来帮女婿一把。”
“现银五十三万两……家底最少也要百万以上。”
“他能弄到这么多的银子,说白了就是托大明王朝之福,一旦大明王朝完蛋,其他人也许有几分活路,他决计没什么活路的。”
“这周奎不应该舍不得掏银子?”
高洋懒懒散散道:
“天下事,很多都是没有道理的。”
“要钱不要命,也没什么奇怪的。”
……
北周·武帝时期
“像崇祯这样低声下气找下臣要钱的皇帝,在历史上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了。”
宇文邕看着不远处廊坊下打闹的小两只,与身边的窦毅淡淡道:
“像明末这帮丝毫不给皇帝面子的权贵大臣们也是极其少见。”
“你说他们为什么不愿意捐款救国?”
没等窦毅回话,宇文邕自顾自道:
“因为君臣之间互不信任,谁也不愿承担责任。”
“皇帝哭穷,他们也哭穷。”
“彼此似乎在玩一个心照不宣的游戏。”
“你说朝廷里的那些大臣不知道国家的财政状况吗?”
“他们知道。”
“他们也知道这是个骄傲的皇帝,不到走投无路,绝对不会低下高贵的头颅,来找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