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周、蒋来投

    第118章 周、蒋来投 (第2/3页)

下,泰与公奕自蒙使君召唤,不敢怠慢,日夜兼程,今日方至。唯恐使君久侯,故不顾天色已晚,星夜赶路,想明日一早便可入城,却无意惊扰了驻军,还请明公降罪。”

    “原来是周幼平、蒋公奕。”

    刘备此时开口说话,直接下令道:“且开城门,迎周、蒋诸位壮士进城。”

    傅士仁在旁劝说道:“主公,此时天色尚黑,难辨来人,况有城规,天亮前不得开城。”

    “我为徐州州牧,自有权且之权。”

    刘备却回答道:“壮士豪杰愿来投备,此乃喜事也,怎可循规蹈矩,寒了勇士之心,速去开城!”

    傅士仁不敢再劝,下城开门。

    而城外的周泰和蒋钦也听见这番话,心头一阵火热,只觉得这次来徐州可算是真来对了。

    城开之后,刘备亲自下了城楼,带着护卫出城。

    周泰、蒋钦只见众人簇拥之中,有一手长耳大,容貌亲和温润的大汉,料定此人必是州牧。

    于是,周泰、蒋钦二人一同下拜,跪倒在土路上,冲着刘备叩首道:“泰无所长,却为明公所招,感激难以言表。此番来时仓促,惊扰城卫,却蒙明公大度免罪。此番恩情深重,泰无以为报,愿为明公效死!”

    “钦意与泰同!愿为明公效死!”

    “好,好!”

    刘备大声长笑,上前两步,先是搀扶起周泰,后又搀扶起蒋钦,然后一手一个,握住两人:“备德薄,不意二位壮士不嫌备声微名薄,不远千里,来助刘备,备欣喜不已,如何能见责二君?”

    “明公过誉了。”

    周泰和蒋钦心头热乎乎的,见多了士族大家的冷脸,猝不及防的遇到刘备如此亲近恩遇,一下子都有些适应不了了。

    刘备看了看周泰、蒋钦身后的勇士们,询问道:“幼平,公奕,这些壮士都是汝等同乡吗?”

    周泰和蒋钦对视了一眼,脸色有些泛红。

    这些自然不是什么壮士了,都是些江贼。

    刘备也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称呼他们为壮士,显然也是在给周泰、蒋钦脸上贴金。

    “确如明公所言,俱是我等乡人,在乡中为酷吏豪强迫害,不得已出外寻找生路。我二人为明公所辟,也想报效一二,便邀请这些乡人同来,共为明公驱使。”

    “好、好啊!”

    刘备点点头:“此皆是壮士,也是幼平、公奕的一片心意,我当重用之。且让这些壮士一并入城,赐予酒肉,暂且歇息数日。”

    随后又冲着周泰和蒋钦道:“正可在这数日中,为幼平和公奕择一美职,再将这些壮士尽数拨给你们指挥。”

    周泰、蒋钦忍不住又跪倒在地,双目泛红。

    受尽白眼漠视的俩人何时见过刘备这般亲近的,更别说刘备现在的徐州牧身份加持有多厉害了。

    周泰和蒋钦往日里别说和州牧言笑晏晏了,就是连县中大吏也不可得啊。

    “明公恩重如山,泰、钦愿为明公投死!”

    刘封在旁边认真学习,自己老爹这得人的手段真就是混若天成,没有半点演绎的痕迹,如羚羊挂角,毫无痕迹。

    周泰和蒋钦二人,今日一见,已是为刘备所收心。

    只要日后按部就班的安排提拔,以周泰和蒋钦的性格,那必定就是刘家父子的死忠,再不可能背叛的了。

    “何至于此。”

    刘备一手一个,又将两人拉了起来:“幼平,公奕,且随我进城。”

    周泰赶忙拱手说到:“明公,泰等与这些壮士乃是先来,还有一批人在渡口处守护船只。”

    刘备点点头,转头吩咐傅士仁道:“君义,你且安排好这些壮士,给与酒肉,让他们好生休息一番。再派人去渡口处接人,让他们天亮之后,可顺水路来郯城,与前面壮士一并招待。”

    傅士仁赶忙应是。

    刘备这才满意的拉着周泰和蒋钦入城。

    一行人进城之后,正面迎上了关羽、张飞。

    二人将部曲托付给赵云和田豫,然后带着亲兵直驱城门,正巧遇到了刘备等人。

    马上简略叙话,刘备介绍了一下周泰和蒋钦,关羽和张飞便汇入队伍,一同前往州府。

    周泰和蒋钦对视一眼,暗暗咋舌。

    没想到刘使君麾下竟有如此雄武之士,而且还有两位。

    只是他们还没见过赵云,否则就不仅仅是两位了。

    人总是会互相比较来确认自己的价值,在看见关羽和张飞之前,周泰和蒋钦虽然有些自卑身份低微,却也有些自傲武艺勇猛。

    可看见关羽和张飞之后,这点小骄傲都碎了一地,突然生出一种一无是处的感觉,更对刘备感激涕零了。

    刘备、刘封对此倒是一无所知,一路进了州府,吩咐近侍前往厨房开火,做些热汤饭食,好酒好肉。

    众人在正堂中坐下,刘备兴致勃勃的给关羽和张飞介绍起周泰和蒋钦。

    对于身形健硕,雄武有力的周泰和蒋钦,关、张二人的兴趣却并不浓厚。

    其实刘关张三人里,学历最高的是刘备,但学问最好的却是关羽,因为刘备爱好走犬华服,并不热衷于读书,只是混了个好老师。

    关羽却是勤奋苦读,颇有些手不释卷,在军营中也常有夜读之举,对于春秋、左传都研读很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