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拜见糜甑

    第121章 拜见糜甑 (第3/3页)

去。

    以他的经验来看,这晒盐之法,胜过眼下的煮盐法太多。

    毫不夸张的说,晒盐法无论是在人工,成本,耗费,产量,质量等诸多方面彻底碾压煮盐法,同时还能将大片大片的海岸滩涂变废为宝。

    要知道整个徐州,海岸线虽然很长,但能利用的却极少,主要原因就是这种滩涂太多了。

    原本这是一个缺陷,可现在却成了宝贝,以徐州为数巨大的滩涂面积,哪怕就是十分之一能够充作盐田,产出的食盐也足够中原诸州使用了。

    而且这些食盐的成本,也会远远低于往日煮盐法得来的盐货。

    其他盐商将会毫无竞争力可言,唯有投降或是跟风。

    只是投降好投,跟风却难啊。

    糜甑人老成精,如何能看不出两者之间的区别?

    往日煮盐法,所需场地不大,就算方伯查禁,也是事倍功半,难以根除。

    可晒盐法却截然不同,你人能跑,盐田难道跑得了?

    或者伱人跑了,盐田留下岂不是更妙了?

    更妙的是,话语权可就在方伯手里攥着,随时都能出手,而其他人却只能被动应对。

    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

    主客之势,已经更易。

    随后,糜甑打开了第二束绢帛。

    “榷盐法。”

    光看这个名字,糜甑就隐约猜到了几分,这应该是类似于汉武盐铁专营那样的盐政改革方案。

    只是不知道刘封的胃口有多大。

    糜甑重新低下头继续看了下去,却惊讶的发现,刘封的胃口出奇的小。

    自刘邦开国之后,汉初承秦制,盐铁允许民营,私人可经营盐业,然后由国家征税。只是这税收直接归属主管皇室财政的少府,诸侯国则收入入王府,都不归属于中央财政。

    直到汉武帝连年对外征战,以致国库空虚。理财大臣桑弘羊在皇帝的支持下,推行盐铁专卖,将天下的盐池收归国有,实行“完全专卖制”,朝廷派遣官员组织生产、运输和销售,食盐的产、运、销等环节完全官营。

    这已经是历代盐政中,最为严厉的了。

    而到了东汉时,光武帝刘秀的一时心软,竟然直接造成了盐铁之利再也收不回来了的窘境。

    如此一来,东汉朝廷只能依托盐税征收一小部分的税收,而绝大部分的利益都落入了盐商们的腰包,使得盐商富甲一方。

    原本糜甑所求,不敢奢望如本朝这般宽纵,好歹别像前朝那样盐铁专卖。

    事实上糜甑的判断也是正确的,历史上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都不约而同的实行了严厉的盐铁专卖,全盘照抄了汉武模式。

    可刘封却不会这样做。

    因为历史经验告诉他,汉武模式远不如榷盐法好用。

    哪怕只是最初版本的就场专卖制度,也比汉武时期的盐铁专卖要强上许多,收入是汉武时期的数倍之多。

    糜甑轻咦了一声,看的越发投入专注了。

    在帛书中,刘封详细的介绍了他构建的盐税体系,从生产,到收购,运输,销售,一整套的体系制度,看的糜甑拍案叫绝。

    尤其是这套体系不但有官营,还引入市场机制,官商分利,因地制宜,允许民营,却始终牢牢的把主动权抓在官府手里。

    最妙的是,官府不用维持大量的人员,这对提高效率,降低贪腐有着很大的正面作用。

    看完榷盐法之后,糜甑脑海中翻腾着一句话。

    久闻不如一见。

    在糜竺的影响下,糜甑已经尽可能的高估刘封了。

    可今天对方带来的这两份东西,无论哪一份,都要远超自己对刘封的预估。

    糜甑将手里的帛书重新卷好,小心翼翼的放入匣中,深怕有所毁坏。

    做完这一切后,他才轻轻的叹息了一声,看向刘封。

    “公子,您可是给糜家出了个大难题啊。”

    以糜甑的智慧,不难看出这两样东西的目的。

    刘封很显然是要用晒盐法和榷盐法中的民营部分,来换取自己以及糜家支持他进行盐政改革。

    如此优厚而又充满诱惑力的条件,糜甑怎么都不可能拒绝,这可是他求之不得的好事情。

    可即便如此,糜甑还是有一个巨大的疑惑,这个疑惑如果得不到解释,那糜甑不说无法和刘封合作,至少也会忧心忡忡。

    那就是如何解决互信问题。

    更深一步就是,糜甑不明白刘封为什么如此相信糜家。

    仅仅是因为糜竺对刘备的忠诚吗?

    这未免太牵强了。

    忽然,糜甑心中灵机一动。

    自己和长子一直挂在心上,却始终没有找到好机会的事情,说不定等的就是现在了。

    糜甑抬起头,正好迎上刘封热切的目光。

    他心中一动,顺势问道:“公子,老朽有一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可否请您指点迷津?”

    刘封愣了一下,没料到糜甑会突然问这话。

    不过很快他回过神来,点点头:“糜老丈有话直说,指点不敢当,小子总会尽力给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