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太史来援

    第139章 太史来援 (第2/3页)

广陵城外,本不想惊扰士民,便驻扎城外,待明日再行入城。”

    “不料适才城内火起,策以为城中有变,故特提兵马赶来。”

    孙策一五一十的将自家行程讲了个清楚,袁绥连连点头:“好,汝到的正好。城内豪强李氏不愿从左将军,欲举城归附刘徐州,故此兵戎相见。你既来了,且先将他们逐出城去吧。”

    袁绥倒是还念着底线和交情,还叮嘱孙策不要过分,赶出城去便可以了。

    不过孙策却是心中冷笑,区区一土豪豪强,何足为道,正好用来彰显一下自家武力,免得城内有不开眼的,日后一个接着一个的反叛,好似苍蝇般惹人厌烦。

    不过袁绥的面子始终还是要给的,表面孙策恭敬应命,内心里却是不屑一顾,只觉得袁绥老了,心肠未免太软了。

    刘晔借着火障收拢败兵,又派人去找李章和李洛以及郡府和武库中的部曲,让他们带着能带走的军械前来东城汇合。

    原本刘晔想让部曲们走前放火,可一来想起刚才袁绥的告诫和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刘晔忍不住有些发虚,二来觉得这些部曲本来就是广陵本地人,让他们放火烧自己家乡,若是不从命也就罢了,若是当场逼反了他们,更会是一大昏招。

    于是最后,刘晔还是咽下了放火的命令,只让众人赶紧来东城汇合。

    毕竟眼下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固守武库和郡府,而是守住东门。

    只要东城城门在手,还有一线希望坚持到援军抵达。

    如果丢了东门,哪怕一时坚守住了郡府和武库,那也只是瓮中之鳖,等死而已。

    同时,刘晔还让人破坏东城城门,砸坏城外吊桥钩锁,同时在城内一边构建防御工事,弓箭手全部上城楼,准备进行最后的抵抗。

    直到这时候,刘晔都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要知道袁绥在广陵城内的声望太高了,杀又杀不得,赶也赶不走。

    可留在城内,始终就是一颗大炸弹,随时都会爆炸。

    以袁绥在广陵城的声望和地位,大部分的士族都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一旦其中亲近袁术的士族豪强们串联起来,只要像李家兄弟做的那样,突然举事将袁绥给放了出来,广陵城内瞬间就要变色。

    李家兄弟是少数,亲袁术、袁绥的才是多数,要不是刘晔冒险入城劝说,就连李家兄弟都是默认投靠袁术的。

    在这种情况下,留着袁绥继续在城里,危险实在太大。

    尤其是既然对方愿意走,那刘晔简直是求之不得。

    一旦袁绥不在城内了,那么群龙就将无首,没有一个人有袁绥这样高的声望和地位,能够将亲袁术势力给统合起来。

    这不是几天功夫就能重新调整好的,等到他们重新选出领袖的时候,徐州军主力早进广陵城了。

    因此,听到袁绥现在想走,刘晔自然高兴不已,就像是送瘟神一样想将对方尽早送走,否则不论是逼死了袁绥,也还是囚禁了袁绥,都只会让广陵的局势变得更加捉摸不定。

    况且在刘晔的认知里,袁术的主力还在厉阳,孙策的部曲也在几十里外的江都。

    城里大几千的李家部曲,城外又没有敌人,开门放人也不过短短的一、二刻钟的时间,却能换来广陵城内的安定,何乐而不为?

    任刘晔和李家兄弟想破天,也想不到这大半夜的,会真有一支孙策军潜伏到了城外,还就埋伏在城门口伺机而动啊。

    这也是情报上的缺失,刘晔所得到的情报,是袁术增兵厉阳。可刘晔不知道的是,袁术和刘繇之间已经默契休战,早在桥蕤率两万大军前往厉阳的同时,孙策和吴景就带着四千部曲悄悄顺着长江而下,潜入了早已经降袁的江都城了。

    原本按照袁术的命令,孙策应该在江都等待广陵的信息。

    等到袁绥说服广陵城士民之后,给江都发来消息,孙策则带部曲进驻广陵。

    而这一点,李家也清楚,所以他们根本没把孙策的部曲放在心上。

    可谁也没想到,孙策立功心切,提早赶到江都,更是仅仅只休整了一天,就继续赶路,直扑广陵。

    在他看来,既然广陵已经明显倾向于己方,那就不能拖延,拖则容易生变。

    先行占城,方是王道。

    只要能先入城,哪怕当地士、民有所抱怨不满,那都是小节,不足为虑。

    所以他根本没等袁绥传信,而是直接主动进发。

    事实证明,孙策这一步,走对了。

    不多时,李章和李洛带着残兵也汇聚了过来。

    这时候,大部分的广陵郡兵不是趁乱逃走,就是又反到了袁绥那边,成了敌人。

    刘晔这边只剩下李家的一千多部曲,一条路走到黑的姻亲、世交数百部曲,以及郡兵中的铁杆七八百人。

    拢共加在一起,也只有两千多,不到三千人。

    而对面,有四千孙家部曲,反正的近两千广陵郡兵,已经倍于李家兵马,局势危急之极。

    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