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乡党云集

    第233章 乡党云集 (第2/3页)

瓷的。

    因此,在听说了贾习祖孙俩为徐州刘使君所征辟,现在还跟着关东勤王军回到了河东,迎奉天子东归。

    整个襄陵县都炸开了锅,贾氏和柳氏两个宗族在襄陵本地也算是个大族,商量之后,决定让贾斌和柳孚带队,带着族里都快吃不上饭的青壮来投奔贾习祖孙。

    结果消息传出去,就连周围几个县的亲朋友好友都来投奔,人数就这么滚雪球的变大了起来,而且几乎都是精壮,其中不少人还有马。

    “大父,今年又是大旱,夏收眼看是不成了,族里真快撑不下去了,听说您回来了,族里的大父们一商量,觉得只能来投奔您了,就让我带着他们来了。”

    贾斌,字文佑,是这一支贾家宗族的嫡脉,从小弓马娴熟,小有勇力。

    一旁的柳孚跟着行礼道:“岳祖,我族中景况,与文佑兄相似,恳请岳祖能收容一二。”

    贾习有些头大,他倒不是不肯帮忙,而是这帮人来的太多了啊。

    哪有一口气投奔上千人的。

    不过贾习毕竟不是一般人,很快就镇定了下来,然后详细询问贾斌和柳孚之后,才弄清楚了事情的全部。

    这一千多人中,贾家其实只占了一百余人,柳家也差不多,剩下的人里,有两百多人是襄陵县的乡党,虽然不姓贾、柳,但也是彼此联姻多年的豪强宗族。

    这么多年,大家都是这么一边内斗,一边扶持过来的。

    眼看着贾家有了出路,其他宗族跟上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最后那六七百人,是襄陵周围的河东乡党,以及南下路中加入的青壮游侠。

    这些人一来是困苦于粮草吃食,二来也是仰慕关东勤王军的威势,故而想要跟着贾、柳等人一起投军。

    弄清楚了所有情况后,贾习不敢怠慢,先将这些人暂且安顿在营外,却对贾斌和柳孚请求调拨一批粮草的请求置之不理。

    军中粮草,皆为有数之物,贾习虽有权限,却如何能因私废公?

    刘封年纪不大,可眼睛里却揉不得沙子。

    这事情要是真追究起来,贾习这颗皓首可真不一定能保得住。

    不过贾习虽然没给他们调拨粮食,却把自己和贾逵所得的奖赏,以及随身的财物尽数取出,交给贾斌,让他去周围乡野购买吃食。

    等到刘封接到消息,从安邑城中出来,看见多出了一个营地时也吓了一大跳。

    这一千多人,三百多匹战马,所建立起来的营地可不小,足可以比拟两三千步卒的营地了。

    刘封倒是没急于回营地,而是勒马瞭望。

    只见这营地虽然草建,但布置的却有板有眼,甚至还立起来了三个营门,留出百余米的大道,专供骑兵组织反冲锋的。

    只此这一点,营地的建设者就至少是一个及格线以上的骑兵指挥官。

    刘封不禁咋舌,天下之大,英豪何其之多。

    这默默无名的一个小卒,竟然都是一个合格的骑兵指挥官。

    可惜将来蜀汉两国,在老一代的人杰们死去之后,骑兵指挥官就越来越弱,东吴那边甚至都没有战役级别的骑卒了。

    刘封一回到营地,贾习就已经迎了上来。

    贾逵此时不在大营中,被刘封派去了绛邑收马去了。

    “少主,下官无能……。”

    贾习看见刘封之后,就先请罪。

    刘封却是摆了摆手,将对方搀扶起来:“贾参军何罪之有,乡人来投,正是我勤王军得道多助之相,并非参军之过。”

    贾习之所以请罪,是因为他有私心,为了能够立功,特地写信回襄陵,让乡中族人筹备买马事宜,以此博功。

    可贾习没想到的是,乡人确实按他的要求采购了一批战马送了过来,但同时还过来了一千多号壮汉。

    “哈哈哈,无妨。既然他们想要投军,就先收入军中吧。”

    刘封闻言,大笑起来:“不过需与他们先讲明了,我们可是要回徐州的,若是入营之后再想离开,那可就要以逃卒之罪惩之了。”

    贾习赶忙谢恩。

    得到了刘封的允许,贾习开始统计起新营地中的人数和牲畜数量,竟得壮勇一千一百八十七人,马匹六百一十三匹,其中半数是为徐州军代购,其中竟有一等马一百零六匹,可见襄陵贾家和柳家,也俱是下了大力气的。

    于是,刘封大笔一挥,直接拨付十日口粮,暂单独编为一营,以贾斌、柳孚二人暂统之,以待后续选拔。

    同时,再拨出粮食三千石,送往襄陵,权做购买马匹,招募壮士之资。

    这一手不但让贾习千恩万谢,就是贾斌、柳孚二人也是感激涕零。

    这多给的近两千石粮食,在这大荒之年,可谓是价值千金的救命之物。

    大军原本即将东归,就因为郭图进驻到了河内的汲县,使得天子惊惧,不敢东行。

    天子外厉内荏之色,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再一次的证明了袁绍当今天下第一强藩的地位。

    六日之后,从河内再次传来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