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攻城略地

    第240章 攻城略地 (第2/3页)

备使用。

    直到第三天,各路消息都传递了回来。

    关羽早在四天前,就已经占领了长社,眼下已经占领了鄢陵,正分兵前往占领新汲,彻底封死颍阴黄巾和许县黄巾的东逃之路。

    东路军的进展也相当顺利,先占领了郏县,随后又攻占了襄城。

    襄城中三千黄巾一战而降,收复此城之后,襄城的颍川名士,位列“八俊”之首,有“天下模楷”之称的李膺之子李瓒竟然带着儿子李宣、李理等人一起前往襄城劳军。

    刘封看了之后,很是震惊。

    他没想到李瓒居然到现在都没死,也不知道是自己的蝴蝶翅膀所造成的,还是人家本来就没死这么早。

    这李瓒本身就是颍川的大名士,他老爹名气更大,而且这父子俩都很有才干。

    李膺当年被举荐为青州刺史,为政严明,与贾琮如出一辙,使贪官不敢恋栈,纷纷弃官而逃,青州官场为之一清。

    后来当了司隶校尉,又吓的官宦震恐,这没点实力是办不到的。

    但李膺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深度参与了陈蕃、窦武的诛宦行动,在行动失败了之后,陈蕃下狱而死,窦武则在军中自尽。

    可李膺居然拍拍屁股全身而退,只是被免去了官职。

    直到第二次党锢时,李膺才身死,却留下了好大的名望和人脉给自己的儿子。

    李瓒这人也相当厉害,眼光毒辣,早早的就看中了曹操,并多次公开夸奖曹操,结下了很深的渊源。

    可惜李家的第三代不争气,缺乏能力,以至于李瓒想要下注都没有合适的人选。

    可即便如此,李瓒在死之前,也严令自己的儿子们不能去投靠自己的好友张邈,以及姻亲袁绍,并且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他儿子们虽然没什么才能,但也很听话,后来在曹魏也混到了一份不错的家业。

    历史上李瓒的生卒日期并不清楚,刘封判断他应该死了也是因为这一句遗言。

    但问题是,张邈在历史上也有两种记载,一种是南下找袁术求援的时候被自己部曲所杀。第二种是成功逃到了袁术那,甚至还劝阻过袁术称帝。

    不过不论是哪种结论,李瓒会到襄城给徐州军劳军,这可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

    李瓒本人的声望能力就相当不错,若是能够征辟其入徐州,那必然会带动大量的颍川、汝南士子投奔徐州。

    同时也大大有助于稳定豫州的大局。

    李瓒本人还是袁家的姻亲,还能在汝南分袁家之势,这简直是一块金字招牌啊。

    刘封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起身在房中转起了圈。

    考虑了片刻之后,开口道:“去请参军和其弟前来。”

    刘晔跟着关羽,贾习又被派去了太史慈部,董昭则留在洛阳,刘封身边只跟着贾逵和诸葛兄弟。

    很快,诸葛兄弟俩就应招而来。

    “子瑜,你看一看这份消息。”

    诸葛兄弟一来,刘封就先将李瓒的那份消息递给了诸葛瑾。

    诸葛瑾赶忙翻看了起来,看完了之后,望向刘封,刘封却是示意对方将帛书递给诸葛亮。

    等诸葛亮也看完了之后,帛书回到了刘封手中。

    刘封将帛书叠好,放到案几上,看向诸葛瑾道:“子瑜,我有一件重任,想要拜托于您,不知道您是否愿意为我担负起此任?”

    诸葛瑾心中吃惊,可面色却是沉稳不变,片刻之后,恭敬俯首拜道:“谨,中人之姿也。蒙少主亲信,委以重任,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善!”

    刘封大喜,随后将心中所愿托盘而出,希望诸葛瑾能代替自己前往襄城,说服李瓒能够入仕徐州。

    不论是徐州的郡守之职,还是刘备和自己的幕府,只要李瓒愿意,刘封无所不允。

    刘封的态度很明显,只求李瓒能够站到徐州这边,这对于刘备马上进入豫州有着太大的声望加成了。

    试想一下,豫州名士之中,颍川能得陈纪、李膺,荀攸,汝南能得许劭、袁涣,梁国有黄就,鲁国有陈逸,沛国有桓邵等人。

    能得这些人之助力,刘备将能很快的入主豫州,并且得到豫州当地士族豪强们的拥戴,哪怕袁绍想要煽动豫州叛乱,恐怕也绝不会如历史上曹操那般不得豫州人心了。

    听完刘封的请求后,诸葛瑾当即受命,准备次日就出发前往襄城。

    刘封特地安排了二十骑保护诸葛瑾的安全,同时询问诸葛亮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

    诸葛亮想了想后,开口道:“亮对李先生并无所知,故此也未能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只是亮曾闻礼下于人者,其上者莫过于投其所好,或可从这里入手。”

    刘封眼睛顿时一亮,双手合掌道:“阿亮之言,甚为有理。”

    随后,刘封对着诸葛瑾叮嘱道:“子瑜,汝可将徐州文士盛况尽数告知李先生,并请其携子往徐州一行。”

    只看李瓒临死之前,都放不下儿孙,千辛万苦的为他们计算出路,可知李瓒对儿孙们的感情是十分之重的。

    若是能够从这一点入手,当收事半功倍之效。

    只要把李宣等人绑在徐州,还怕李瓒能一个人跑了?

    “尤其是子将先生的消息,务必要让李先生知晓。况且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