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刘备抵寿春(加更来了)

    第298章 刘备抵寿春(加更来了) (第2/3页)

十分高兴,与众人饮酒作乐,通宵达旦。

    次日下午才醒,头还有些痛楚,可见昨天是真的喝多了。

    虽然事情不少,但这时候可不是牛马的时候,刘封将手头的事务交给了新赶到的诸葛兄弟和贾逵暂时处理,不能决断的则单独列出,留到他回来再说。

    而刘封本人,则乖乖的呆在刘备房内照顾饮酒过多的刘备。

    刘备醒来后,看见刘封在一旁精心照顾,心中很是温暖,只觉得老天对自己不可谓不厚爱。

    得子如此,夫复何求。

    “袁术现在何处?”

    刘备一边享受着儿子递上的热巾敷脸,一边闷声问起了袁术的下落。

    刘封恭恭敬敬的回答道:“袁术原来僭居王宫,孩儿已经将他迁离了出来,暂时软禁于州府之内。”

    刘备点点头,迟疑着要不要去见见袁术。

    “他这几日如何?”

    刘封笑了起来:“袁公路本事没有,心气倒是极大。这些天来好吃好喝的养着他,喝水还要喝蜜水。说来也是奇怪,饭菜伙食的标准可以降低,但唯独这蜜水他是一点也接受不了。”

    刘备哼了一声,似乎是嫌弃袁术都到这地步了还要摆谱:“此人将南阳和江北都糟蹋成什么样了,简直不当人子。汝南袁氏名满天下,怎么生出了这么个玩意。”

    刘封却是悄悄的捅起了袁绍的刀子:“袁家人其实都是小人也,袁术只是其中最不会掩饰的一个罢了。”

    刘备听到此话,忍不住侧目好大儿。

    “汝何出此言?”

    刘封却是低声道:“父亲您也知道,昔日大司马就曾想立伯安公为帝。若不是伯安公痛斥其非,大司马早就……”

    刘备闷声不语,这事太出名了,天下皆知。

    “况且我们出兵河东迎奉天子,大司马彼时何曾有过动作?”

    刘封叹息道:“等到我们把天子迎到了雒中,他才上表庆贺。”

    说到这里,刘封故作神秘道:“天子对大司马也是多有不满,甚至怀疑大司马的用心。”

    刘备猛然一惊:“此事你从何而知?”

    刘封悄咪咪道:“自然是天子对我所言。天子虽然不曾明言,却颇有暗示。”

    刘备叹息道:“天下苍生何其艰难,全是此辈私心太重!”

    刘封在一旁点头赞同,谁说不是呢。

    刘封当了一天好儿子,刘备也享受了一天的温情。

    直到次日,刘备从父慈子孝中摆脱了出来,恢复成了徐州之主,都督东南三州州事的大汉骠骑大将军。

    此次召开的会议很是机密,但人数却相当众多。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刘备军如今是何等的兴旺。

    刘备自然是上首,左手首位乃是刘封。

    不论是以嫡长子的身份,还是朝廷征南将军的官职,刘封都有足够的资格坐在这里。

    下面则是荀攸、鲁肃、刘晔、郭嘉、袁涣等人。

    右侧则以刘辟为首,下面则是太史慈、张辽、周瑜、孙香等人。

    许褚则照例坐在刘封身后,护卫左右,只是在许褚的身边还多了三个人,乃是诸葛兄弟和贾逵。

    其中诸葛瑾以书记之位列席,贾逵则以亲卫列席,诸葛亮则以刘封文书列席。

    商讨之初,刘封就将刘勋投靠荆州,并企图割据庐江南部的情况讲述了一遍,同时还把自己的两路设想都叙说了一遍。

    孙香听完之后人都蒙了,他没想到自己一个降人,还是孙家人,怎么就参与到这么高级别的会议中来了。

    孙家人在袁术体系中的地位一直都十分尴尬,属于待遇好,但得不到信任的类型。

    其实袁术对孙家人也一直都很纠结,用就得给好处,给地位,不用又打不过其他人。

    袁术想要培养桥蕤、张勋他们,也是想替换孙家人,至少是部分替换。

    孙香在袁术麾下虽然地位很高,明年还将获得杂号将军的封号,可他从来不曾有资格参与过这等战略会议,更别说还是针对孙策的战略会议了。

    看见孙香汗流浃背的模样,刘备和刘封都笑了起来。

    对视了一眼后,刘备开口安抚道:“文阳不必多虑,我对孙破虏素来敬重,对伯符也会先礼后兵,若是其愿意归顺朝廷,备定然会为他向朝廷请功封赏。即便他负隅顽抗,那也与文阳无关。此番请文阳入席,便是证我信任文阳之心,还请文阳勿要自疑。”

    刘备这番话让孙香心头大震,忍不住就离席拜倒:“明公如此厚爱,香也非铁石之人,如何能不感动。还请明公放心,今日不论堂上所说,香若是有敢泄露半分,愿天殛之。”

    “文阳何须如此。”

    刘备起身搀扶,感叹道:“备若是信不过文阳,何以请你列席呢?文阳日后不必自疑。”

    孙香感激涕零,随后归入席中。

    堂上重新展开讨论。

    刘备当先发问道:“诸君以为子升之计如何?两计该取何策?”

    众人俱是沉默,心中却是转动飞快。

    人皆有私心,这是不可避免的。

    无非是会因为私心耽误公心多少罢了。

    大公无私并非没有,但不能要求人人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