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评议定功
第356章 评议定功 (第2/3页)
,小功。
可刘封觉得这过于赤裸裸了,不如等功来的含蓄。
其中,中级以上军官的首级功占比二分之一,刘封本来有意彻底废除首级功,可仔细一想之后,觉得真废除了可就过于激进了。
所谓过犹不及,正合于此。
一旦真废除了首级功,那就完全变成了将领报功,也不利于公开公正公平的原理,而且还有加强中下层军官乃至于士兵对中高级军官形成人身依附的重大恶果。
所以,刘封考虑之后,决定将首级功占比降低到二分之一,而且还限定于中级以上军官。
毕竟普通士卒和低级军官的表现,自己不一定能看得到,但中级军官往往已经能在自己跟前露面了。
另外,刘封还想要推行政委制度,把叙功权从指挥官的手里剥夺出来,形成军事主官主掌军务,政治主官主掌政务。
这是相当重要的一点,别以为东汉就搞不起来,日后文官干涉武官还少吗。
刘封并不是要推行什么体制改革,只是想借此圈定文武界限,而且利用文官主掌政务,却将军事裁定权留给军事主官,这会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拥兵自重可能的同时,又降低了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
不过这个还需要继续深入考虑,这是一件相当大的事情,仓促不得,先慢慢来吧。
等到陆逊将新的叙功体系讲完,诸将有些面面相觑。
但诸如赵云、太史慈、周瑜、贾逵、高顺、陆逊、顾雍这些聪明人,却已经有些品出叙功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了,尤其是周瑜,他甚至能揣摩出三四分刘封的心中所想。
仔细思考了之后,周瑜还真就觉得刘封这改革改的极妙,尤其是征南军特色的勋章体系,更是让周瑜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刘封在征南军,乃至整个骠骑军中的威望和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
诸将无论品出还是没品出其中蕴藏的东西,都不妨碍他们俯首称臣,毫无异议。
“咳咳。”
陆逊退后之后,刘封等了片刻,给了诸将一些接受的时间后,轻轻咳嗽了一声。
这一声咳嗽之后,堂上突然变得安静了下来,刚刚还闹哄哄的诸将当即停下了交流,旋即坐直身体,静候刘封开口。
一咳之威,落针可闻。
刘封心中很是满意,目光转到左手处,冲着赵云叫道:“叔父且上前来。”
赵云微微一愣,旋即反应过来,立刻恭敬起身,走到刘封身前,先行了一礼。
赵云如此恭谨,完全没有恃仗身份资历以及刘封对他的敬重而自矜的意思。
在私德这方面,赵云当真是一如既往的优秀。
只是赵四叔这张嘴实在是太过憨直了,有啥说啥,完全不考虑说话的环境和大哥的态度。
“叔父,此战你统领偏师,甘冒奇险,浮海百里,为一举覆灭孙策军奠定了基础。”
刘封当即站起,将一封记载着军功的帛书递到赵云身前:“此役,叔父当为首功也!”
立赵云为首功,是刘封早就想好的。
别看眼下是东汉时期,可海运能力可未必会比日后明清时期来的弱。
当然,这里的清朝指的是鸦片战争前,毕竟鸦片战争后的清朝,买来的船只那可是工业时代的货色了,哪里是古典农耕时期能比的。
东汉时期的海运其实是很发达的,不但有民间运输,整个岭南、福建、越南、部分湖南、贵州的税赋和进贡,都是走的海运,直到长江之后,才转入漕运。
所以赵云走海路去抄袭孙策军后路,其实危险并没有那么大,甚至还不如先发的高顺部。更何况海路抄袭这个功劳,让谁上,谁就是首功,明眼人几乎都能看的见。
但赵云的资历,地位以及历史定位远不是其他人所能比拟的。
这位可是跟了自家老爹整整二十年,历经百战,为刘家尽力到死,而且其子也俱是为刘禅尽忠的满门忠烈。
于情于理,这个首功只能是赵云。
别说是周瑜等人了,就是太史慈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