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曹操定策

    第392章 曹操定策 (第3/3页)

第一时间想到的依旧是夏侯惇。

    荀彧对此也很清楚,所以他和夏侯惇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元让有所不知,扬州眼下已为刘子升所定,且刘子升在江东战无不胜,更听说其借着战事收拢人心,平衡地方。扬地江北二郡,更是大兴水利,清理田地,赈济灾民。如今传闻江淮五郡得刘备父子活命之恩,更有私建生祠淫祠之举。”

    荀彧给夏侯惇认真解释起来,同时也是说给上首曹操听的。

    “此时一个扬州牧、扬州刺史的虚衔又有何用?”

    戏忠跟上续道:“扬州各地太守俱是刘备父子的人,即便是扬州牧也难以作为,且看刘正礼如今何在?”

    满宠更是直言不讳道:“如刘正礼那般恐怕还是识趣了,若是我等前去,不消一年半载,恐怕就得埋骨于江东之地了。”

    夏侯惇悚然一惊,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上首曹操也把这番建言听了进去,也觉得自己的心腹们所言不虚,于是他换了个角度问道:“既然如此,那不如借此机会,罢免杨彪可行否?”

    别看杨彪是太尉,可杨彪身上含权量最高的职务并非是太尉,而是录尚书事。

    东汉时期的体制已经和西汉截然不同,三公本身的权柄已经被尚书台所替代,所以单纯的三公职务,其实是荣耀居多,而没有实际的权力。

    可如果三公加上录尚书事,那可就不得了。

    这意味着可以直接参与尚书台的事务,甚至还能压过尚书令一头。

    当然了,在原本的时空里,荀彧任尚书令,曹操以镇东将军衔录尚书事,后又出任司空录尚书事。

    杨彪仅仅只是稍微给了曹操一点脸色,就被曹操给罢免了。

    按照东汉官场体制,三公之中,太尉大于司徒大于司空,录尚书事大于太尉。

    按照这个规矩来说,太尉录尚书事的杨彪是要高于司空录尚书事的曹操的,可结果却是不堪一击。可见到了许都时期,还得加入一个新的属性,那就是兵权大于一切。

    眼下天子手里还有千余精兵扈从,外面近有杨奉、韩暹、张杨,远有袁绍、刘表、刘备父子作为制衡。

    曹操看杨彪不爽很久了,却还是没敢动手,心里无非就是忌惮各路诸侯,其中最忌惮的就是刘备父子。

    眼下刘封跟杨彪闹僵了,岂不恰好就是罢免杨彪的大好时机?

    听到曹操这个问题,荀彧三人反应各不相同。

    荀彧低垂眉眼,保持了沉默。

    戏忠眉头紧皱,欲言却又止。

    满宠神情一振,跃跃且欲试。

    曹操将三人的表现尽收入眼底,却故作不知,转身坐了回去。

    “杨彪老贼,素来与我不和,我每有改革,其必中伤阻挠。我倒非是为了自己,实忧心于国政也。”

    曹操自顾自的说着:“如今老贼与刘子升亦生芥蒂,正可借助子升之力去之!”

    荀彧沉默不言,戏忠看了一眼满宠,发现这个兖州佬已在摩拳擦掌,不敢犹豫,赶忙开口道:“主公,忠有一言。”

    曹操暼了眼戏忠,点点头:“志才何言不可直说。”

    满宠被戏忠这么一打断,暂时也停歇了下来。

    戏忠正色道:“主公所谋,并非不可行,只是以忠之见,宜当顺水推舟,若是过于急迫,恐会反受其累。”

    曹操细思了片刻,赞许的看了戏忠一眼:“志才所言甚是,甚合吾意!”

    随后,曹操当即决断道:“既是如此,明日一早,我先入宫求见天子,为子升请功!”

    散会之后,曹昂带着弟弟曹丕、曹植返回后院休息。

    曹丕和曹植是一母所生,乃是日后的魏王后卞氏,而曹昂的母亲却是早逝,为曹操正妻丁氏抚养长大。

    说来也是有趣,连同去年出生的曹冲在内,都是丁氏为正妻时所出,成材率极高。

    不仅仅曹昂能堪嗣子,曹丕、曹植、曹彰、曹冲,俱是天赋异禀,人杰聪颖。

    可等到曹操一炮害三贤,为丁氏所休之后,曹操又生了许多孩子,却再没有一个成才了。

    如此一琢磨,这丁氏还真是颇为兴旺曹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