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美国愤青

    第70章 美国愤青 (第3/3页)

你可以先去听听党史课和政治经济学。”

    “好主意!”

    危机解除,林朝阳又劝道:“待使馆就别去了,我们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不不不,该去要去!七美刀的时薪,不去太可惜了。”阿毛连连摆手。

    合着说了半天你小子是冲着人家时薪去的?

    一小时七美刀,那不是时薪超过十块人民币?以这个年代的工资来算,美国佬还真是有钱啊!

    “可惜待使馆不要中国人!”

    一旁的刘惠民遗憾的感叹了一句,瞅那架势,恨不得取阿毛而代之。

    几人又闲聊了几句,林朝阳才大概了解。

    别看阿毛是个美国人,但经济情况并不乐观,要不然也不会选择来中国留学。

    了解到这一点,林朝阳也明白了。

    正因为没钱,所以阿毛在美国国内的时候就是个愤青,然后来了中国留学,才会轻易的被他三言两语便鼓动起闹*命的心思。

    “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安心的学习、锻炼、赚钱,我们中国人有句古话:广积粮,缓称王。”

    阿毛点了点头,跟着交流可真涨知识,今天这一会儿的功夫学了好几句中国古话了。

    安抚好了阿毛,林朝阳心情放松下来,上午去蹭了堂乐黛芸的《茅盾研究》,课名是茅盾研究,可讲着讲着就跑题了。

    乐黛芸主业是研究比较文学的,在这个时候的中国文学界还是个比较陌生的词汇,简单点说就是以不同民族、语言、文化、学科的视角而展开的文学研究。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法国,而后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对于中文系的学生们来说,乐黛芸讲比较文学的课程对他们来说,要远比听茅盾研究的内容有意思的多了。

    这也是这个年代知识分子们的常态心理,封闭了太久,大家迫切的渴求着吸收外界的知识。

    可这种盲目吸收,有时候往往产生一些弊端,比如盲目推崇、妄自菲薄。

    上完课,林朝阳刚回到借书处,胡文琼便对他说道:“朝阳,有位女同志找你!”

    “谁啊?走了吗?”

    “等你等的无聊,我让她先去报刊室了。”

    “好,麻烦胡姐你再帮我盯一会儿。”

    林朝阳说完走向报刊室。

    83中文网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