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第 18 章

    18 第 18 章 (第2/3页)

他穿越前在图书馆看过一篇期刊,上面说古代用生铁炼钢的成钢率有七八成。

    五成和七八成,这差距也太大了。

    莫非那工匠在骗他,想中饱私囊?

    不可能,他们没那个胆子。

    那就是炼钢的方法不对!

    云煦泽仔细回想那篇期刊,恍然意识到上面说的是灌钢法而非炒钢法。

    他不记得灌钢法的具体操作流程,但他还记得灌钢法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把生铁和熟铁按照一定比例放在一起加热,两者相互融合,从而得到钢。

    众所周知,生铁含碳量高,熟铁含碳量低,只要把握好两者的比例,就能控制好最终成钢的含碳量,这样一来,钢的质量就能得到保障。

    云煦泽暗自把灌钢法和炒钢法作比较,顿时明白为何炒钢法耗损率那么高。

    炒钢法无法控制钢的含碳量,完全是工匠凭借经验判断炒钢的时间,这期间产生的损失很难控制。

    云煦泽很穷,损耗率高达五成的炒钢法他用不起,但他并不知道灌钢法的具体流程,更不知道生铁和熟铁的比例。

    不过他不知道没关系,军器司那么多铁匠,都是经验丰富,手艺高超的工匠,时代的局限让他们只懂得炒钢法,但只要云煦泽将灌钢的思路告诉他们,相信他们会自己摸索出来。

    永远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后世的很多发明都是从老祖宗那里得来的灵感。

    等生铁买回来就让工匠们研究灌钢法,虽然这其中必不可少地要浪费一些生铁,但都是必要的付出,只要能成功,那节约下来的生铁远远超过浪费的。

    云煦泽想到这儿,心情轻松很多。

    小福子一直在注意云煦泽,见他不再皱眉,道:“殿下,可是刚才的工匠哪里做得不对?”

    云煦泽摇头:“本王只是想到一些事情......去购铁的亲兵离开几日了?”

    “已有八日。”

    云煦泽心中一喜:“八日了还没回来,想必是从两位皇叔那儿买到了生铁。”

    亲卫们快马加鞭来回不过五六日,若非有货物拖累,他们早该回来了。

    如此一来,再等十日左右他们就该回来了。

    “等他们回来,直接把买来的生铁存入军器司。”

    “诺。”

    云煦泽突然想到,军器司和清匠司都还没有安排主官,这么多工匠总需要人管理。

    他倒是不介意用工匠来管工匠,但显然不可能。若是什么都不懂的人,万一对方瞎指挥就糟糕了,不管什么行业,都忌讳外行指导内行。

    想了一会儿,云煦泽觉得想要找了解工匠的人并不容易,但他可以找守分寸之人。

    两司的官吏主要职责是监管工匠,安排好云煦泽交代的差事,但具体的工作不需要官吏去做,所以只要官吏们有自知之明,不要瞎指挥就行。

    确定了要求,云煦泽打算让蒋晟阳留意有没有这方面的人选,不需要多能干,关键是懂分寸听话,不会自作聪明。

    想到蒋晟阳曾夸杨文骞懂分寸,云煦泽忍不住笑了笑。

    以前当社畜时,总看到有人抱怨领导任人唯亲,自己有能力却得不到重用,当时云煦泽颇有感触,还跟着一起吐槽资本家。

    等真当了上位者,云煦泽才意识到有些东西比才能更重要,比如忠诚,又比如清晰的自我定位。

    高平就这一亩三分地,不需要多有才的人,但需要对云煦泽忠心之人,他可不想被手下人背刺。

    .......

    三日很快过去,今天是李浩应出海的日子。

    云煦泽没有遮掩自己想要探索海岛的想法,再加上出发的是李家直系嫡子,来送行的人有不少。

    李浩应的友人有很多,遍布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

    一向不喜儿子乱交友人的李振齐难得没训斥他,只是静静地看着他和友人告别。

    云煦泽站在李振齐身边,道:“李公可怪本王让二郎去办这么危险的差事?”

    李振齐摇摇头:“路是他自己选的。”

    身为世家子弟,李浩应能选的路有很多,不上进的人多了,不缺他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