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假公主

    4 假公主 (第2/3页)

半百才得了江柍这一个爱女,江母宝贝得像眼珠子似的,怎舍得让她离开,当即就向宫里递了拜帖。

    正因太后赵华懿乃是江母赵华霁的亲堂妹,上头侍奉着同一个老祖宗,江母才会赌这层亲戚情分能让太后收回成命。

    然而最后,江母未能遂愿。

    只因无论是太后还是江母,都早已不是赵家女。

    能互相成全的时候当然好,若不能,便只能先成全自身。

    太后知道江家不缺儿子,缺的是女儿,要江柍进宫是势在必行。

    十年前,江柍以江家嫡女的身份进了宫,以为不久便可归家。

    十年后,她以大昭嫡公主的身份出了宫,便知再无归家之期。

    代替迎熹出嫁,是在晏国提出和亲之时便定下来的。

    为此太后特意强调及笄之时才许公主出嫁,表面是不舍幼女,实则是打算暗中调教江柍,来个移花接木。

    江柍入宫后住在太后的福宁宫里,除每日到迎熹宫中伴读,或偶尔与宋琅偷偷在离福宁宫很近的梨香丛玩耍之外,再也没出过门,因此见过她的人少之又少。而迎熹从出生起便有不足之症,一见生人便会受惊发热,自小更是深居简出。

    故而将二人身份调换并不难。

    可昭国既在晏国安插细作,昭国也定会有晏国的细作。

    为防江柍身份败露,见过江柍与迎熹真容的寥寥几人,几乎都被赐了鸩酒,太后命心腹将他们的尸首拖进福宁宫焚烧,伪装出一场看似意外的大火,为求逼真,福宁宫、公主所、长乐宫等连成一片的七十二座宫殿付之一炬,另有无数的宫娥内侍在此次大火中丧生。

    当日太后没有痛下杀手的,唯有她的心腹史碧霄和段春令,以及江柍从家带来的贴身侍女雾灯,入宫后一直服侍在侧的星垂月涌。

    太后想让江柍自行处置这几人。

    她对江柍说,若是杀掉她们,你会更安全,可若留下她们,表面上看你是主子,可把柄被别人掌握,你不会太安心。

    江柍考虑过后,还是选择,不杀。

    她的原话是,太后娘娘,臣女也需要心腹,不是迎熹的心腹,而是独属于江柍的心腹。

    其实这不过是太后的试探。

    若她今日能为尚未可知的自身安危,杀了自小看着她长大的亲信;

    难免来日不会为一己之私,而背叛送她涉险的自己。

    狠心是好事,可若狠心太过,毫无底线,便不可留。

    何况太后深知,一个人紧绷太久,难免会崩溃,身旁有能纾解心结的心腹二三,便是得了喘息之机,如此方能长久。

    这也是她不舍得杀碧霄和春令的原因。

    此外江柍嫁去晏国之后,也需有人替她办事,留几个知道她身份的人自是难免,与其再寻新人,不如沿用老人,也是一番恩典。

    可这几个侍女此前伺候的是江家女儿,乍一成了公主的奴婢,总要有理由搪塞过去。

    星垂月涌久居深宫,见过她们容貌之人几乎都葬身火海,圆谎并不难,可是雾灯脸上有疤,又在江府长大,便被说成是“公主向江柍要来的侍女”。

    本来谎话就主一个自圆其说,平常人也想不到太后会做这么大的局,故而也没人怀疑。

    五年来,江柍活成了迎熹的影子,爱迎熹所爱,厌迎熹所厌,她的掌心本有一颗极易辨认的红痣,也被太后请来苗疆的巫师祛除了,又用千年不褪色的鲸墨在迎熹掌心画上一粒红痣,几乎以假乱真。

    除了模仿迎熹的喜恶习惯外,她还要饱读诗书,钻研医术和琴棋书画,以及……敦伦之术。

    而迎熹唯一所要做的,便是每逢年节,代替她回家一趟。

    五岁之后江柍就没有回过家,和家人仅有的几次见面也是在宫里,迎熹回府露个面,只让人以为迎熹就是她,如此一来更加坐实彼此身份。

    犹记得,出嫁之前太后对江柍说:“爱爱,原谅姑母,哀家已经失去了两个儿子,不能再失去一个女儿。”

    江柍只是一笑。

    太后保住了女儿,她的母亲却失去了女儿。

    她和母亲仍只能谢恩。

    只因母亲顾念她的安危,她也顾念着江家所有人的性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