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中枢格局

    第八章:中枢格局 (第2/3页)

   这可就有意思了……

    按照赵祯现在掌握的信息来看,如今的宰执大臣,相互之间关系极为复杂。

    不过,若只论朝堂立场的话,大致可分为三股势力。

    其中最强者,自然是丁谓一党,除了他自己以外,还包括任中正和钱惟演。

    其次是冯拯和王曾,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二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交情。

    甚至于,若论私交的话,王曾和钱惟演的交情更深厚。

    他们二人联合,更多是因为同在中书,为了一同对抗跋扈霸道的丁谓而走到了一起。

    之前的遗制争端,还有如今的理政流程分歧,王曾的背后,都有冯拯的暗中支持。

    最后,便是枢密使曹利用和副使张士逊。

    这二人也是多年同僚,其中,曹利用是朝中资历最老,也最受赵恒信重的大臣之一。

    他算是如今武将当中地位最高的了,当初在宋辽战争之中,曾是坚定的主战一派。

    后来战事不利,赵恒命人议和,曹利用作为使者之一,拒绝了辽使割地的要求。

    虽然最终也没逃过岁币的命运,但是,其功绩也算是不低。

    正因如此,他如今在朝中的地位,几乎只有被罢相前的寇准可以相比,细论起来,就连丁谓也有所不及。

    当然,依宋制,中书,枢府互不预闻,所以二者几乎也没什么冲突就是了。

    和寇准不同的是,曹利用早早的就看出以后必是皇后主政。

    所以,打从一开始,他就没有跟刘娥作过对,这也是他能在朝中安稳待到现在的原因。

    至于张士逊,他的身份有些特殊。

    此人本是东宫的属官……严格意义来说,如今的宰执团队,所有人之前都是东宫属官。

    但不同的是,其他人都是当年寇准一事后才加的东宫官衔,不过是虚架子而已,和赵祯并没有什么情分。

    只有张士逊,是当初赵祯被册封为太子时,便被拜为了太子宾客,始终在太子宫中的大臣。

    按理来说,这样敏感的身份,他理应被寇准一案牵连,贬黜出京。

    但幸而张士逊有一个好岳丈吕端,曾对赵恒有扶立之功。

    当初,太宗皇帝驾崩,宫中有宦官勾结外臣,意图拥立楚王赵元佐,是时任宰相的吕端坚持不可,最终才使得赵恒顺利登基。

    有这么一位靠山,再加上张士逊平素为人谨慎,始终和寇准等人保持距离,没有太密切的交情,这才逃过一劫。

    当然,张士逊自己也明白,情分总是会用尽的。

    所以,他这些年一直低调的很,在枢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