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

    第七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 (第2/3页)



    溜肩鼓腹,球状腹以下渐收至底,握住瓶颈就好像是握住了锤柄。

    瓷瓶通体釉色青绿,犹如晕开的翡翠。釉面滋润光滑,有如冰面。

    “越窑青瓷?”

    陈非的心头跳出一个名词,随后他将瓷瓶小心的拿到灯下,开始仔细打量。

    器壁上有几处不太明显的轮旋纹,如果不是带着答案去寻找,很容易就会被忽略过去。

    釉层看起来不是很厚,但极为均匀。

    底部也施了满釉,圈足上还刻了一个“公”字,字迹很丑,就好像是哪个顽童随手刻画的一样。

    这是上林湖窑口的“公”字款青瓷净瓶,标准的秘色器!

    越窑秘色瓷在各种古籍上多有记载,但真正得到确认,还是在1987年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掘之后。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那批青瓷纪年明确,且有碑文一一对应,于是就被当成了判定秘色瓷器的“标准器”。

    一些之前出土的越窑青瓷被重新判定为越窑秘色瓷,也因此而身价倍增!

    因为,秘色瓷是仅供帝王使用的顶级器物!

    “越上秘色器,钱氏有国日,供奉之物,不得臣下用……故云秘色。”

    陈非心中默念,面上不动声色的将瓷瓶放到一边,转身又拿起了另一件瓷瓶。

    这是一件紫金釉梅瓶,通体酱色,因此又称酱釉。

    相比起刚才那件秘色瓷的惊艳,这件梅瓶就显得古朴了很多,至少从颜色上看是这样。

    结合器型,陈非基本可以断定,这是宋元时期的酱釉梅瓶。

    看了看瓶底,没有款识,那就只能凭眼力了。

    “开时光彩惊奇异,铜色如朱白如玉。”

    仔细看完这件瓷瓶,陈非略感遗憾的轻轻摇头。

    虽然这件酱釉梅瓶也很珍贵,但肯定不是当时最火的当阳峪窑烧制的,这应该是耀州窑的出品。

    宋耀州窑酱釉梅瓶!

    将纸箱和木箱内的瓷器一一看完,陈非又挑出了一件青花瓷盘,准备用珠光宝气诀进行最后的确认。

    聚气屏息,微凉的感觉再次出现,陈非凝神朝着越窑秘色瓷净瓶看去。

    只见一圈明亮的绿光之外,包裹着一圈明黄色的光芒,明黄之外,则是一层更加耀眼的正紫色!

    紧接着是酱釉梅瓶,同样也是三色光圈,但每一种光色都比秘色釉淡薄不少。

    最内层绿光是生灵,代表着制作者的水准和投入程度。中间是信灵,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物件或者制作者的名气。

    最外围是时灵,时间越久则光色越浓……

    看来这件酱釉梅瓶只是一般匠人的作品,年代上也要比秘色瓷更近一些。

    这个结果跟陈非自己的鉴定完全符合。

    至于第三件青花瓷盘,则是什么光芒都没有出现。

    陈非眨了眨眼,这是打眼了,还是功法忽然失灵了?

    再次功聚双目,视线中,酱釉梅瓶依然光色闪烁,陈非不敢耽搁,飞快的又看了瓷盘一眼。

    好吧,看来是打眼了……

    正准备将剩下那些瓷器也拿出来一件件验证,忽然,一股疲累的感觉从心底升起。

    紧接着陈非就感觉头痛欲裂,再也没办法集中精神。

    他忍不住低叫一声,差点将手里的瓷碗扔到地上!

    “先生你没事吧?”

    “没事,就是头忽然有点疼……算了,剩下这些就不看了,说说这三件的价格吧。”

    这片刻功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