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困顿

    第六章 困顿 (第2/3页)

    与此同时,王琮也带着两个衙役来到了水马驿。

    昌化县没有急递铺,只有一个水马驿,设在昌化县城以南,就在南面十几里外的昌江北岸。

    此时王琮看着空无一人的水马驿站,也不由得摇头叹息,一进的院子里,几乎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不要说船只和马匹了,就连一口粮食都没有,驿站不远处的渡口上,每日运送百姓过河的船只,都是附近船夫自己的,跟水马驿没有关系!

    而且更让王琮恼怒的是,之前水马驿驿丞赵庄群在正房的墙壁上,留下了“狗官欺人太甚,早晚必还之”几个大字,下面赵庄群三个字竟然还是红色的,不知道是不是血书。

    “大人,这驿站里面的门窗都是坏的,另外一点可用之物都没有,咱们是不是先回县衙,向太爷禀报一番再说?”

    另一个衙役也说道:“是啊,至少也要向太爷申请些银钱,置办一些物件才行啊。”

    王琮怒声说道:“回去!这个赵庄群好死不死的,竟然敢跟太爷作对,让老子逮到他,定要让他好看!”

    当天下午时分,宋毅和王琮先后回到了县衙,二人将巡检司和水马驿的情况禀报给李唐。

    李唐虽然知道昌化县困顿不堪,但是也没想到竟然困顿到如此地步,如此还怎么赈济灾民?

    李唐立即派人将户房和兵房的司吏找来,很快二人来到三堂。户房司吏名叫白水吉,兵房司吏名叫武从进,二人都是四十多岁的老司吏,虽然称得上是吏滑如油,但按照主簿柳子铭的说法,二人也算是称职。

    于是李唐将水马驿和巡检司的情况说了一下,然后问道:“如今县衙的用度有多少,仓、库之内有多少留存,为何下面如此困顿?”

    白水吉说道:“启禀太爷,咱们昌化县向来困顿,基本上每年能够留存支用的,只有火耗和少量的正役银,其余的大头都要上交朝廷。一年下来,也只有不到三百两银子,而全县官吏的开销、县衙的运转,以及全县的赈灾、修桥铺路、缉拿盗匪、修葺城池等所有的开支,都要从这笔银子里面出。”

    “所以,咱们昌化县几乎每年的都是入不敷出,就只好先紧着关键的地方用钱,巡检司和水马驿就是不太紧要的地方,所以近几年也就逐渐削减开支,到近来甚至直接不拨钱了。”

    李唐眉头紧锁,三百两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